第04版:理论

弘扬“六义”文化 厚植城市品牌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和底层逻辑。义乌,这座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商贸城市,在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六义”文化——忠义、节义、仁义、孝义、侠义、信义。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义乌人的精神品格,更成为新时代义乌城市品牌的重要支撑。

义乌城市风光 全媒体记者 吕斌 摄

一、文化特质: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的深度耦合

“义”之所以成为义乌独特的精神文化标识,之所以成为义乌人发自内心的共同认知,源于其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的深度耦合,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质。这种独特性既体现在文化基因的千年传承上,也彰显于社会发展的融合渗透中,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特色。

(一)历史叙事中的“义脉”传承。古代“颜乌葬父,孝感天地”的故事,催生了义乌地名——乌伤,为义乌城市打上了“孝义”的文化胎记。与其他地区孝义故事流传多为文献记载不同,义乌将“颜乌孝行”民间传说转化为颜乌墓、孝子祠等有形物质载体,使伦理精神具象为地理标志。不仅如此,历史上的诸多“义”士姓名也被用作道路名称,比如,宗泽路、戚继光路、吴晗路、雪峰路、望道路等,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默默绽放光芒。

(二)商业文明中的“义利”范式。义乌早期敲糖帮创造的“出六进四”规则(利润六成归顾客、四成归己),将朴素的“仁义”伦理嵌入商业活动过程。这种“先义后利”“以义取利”的“义利”范式,形成了“小商品大信义”的底层逻辑,“义”已成为全球经贸信任的无声语言和无形代码。如今,国际商贸城推行“商户信用星级”管理,违约商户会被列入“黑名单”,信义变成了可量化、可追溯和可承兑的无形资产,传统信义文化转化成具有共识性和约束性的商业运行逻辑,演变成现代信用治理体系,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经贸活动的履约成本。

(三)社会治理中的“义序”重构。在义乌,“义”已经从文化符号转变成各种社会治理工具:通过“道德银行”,将抽象的道德要求具象化为可操作的行为规范,把善举转化为可积累、可传承的“道德资产”,营造了“比善不比财”“比义不比利”的向善新风尚。通过“孝义积分制”,推进孝义与养老服务结合,将赡养老人、邻里互助量化为超市购物折扣和日用品兑换,并把孝义从家庭扩展至社区,将传统孝道转化为邻里互助的日常实践。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制,激活向善内生动力,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形成“以义代法”的柔性治理机制,既填补了商业社会的情感空缺,又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四)国际传播中的“义象”转译。小商品作为“义”文化的一种有形载体,具有天然的文化传播媒介功能,尤其是“义”字被设计为各种商标图案,使“义”符号随210万种商品走向全球。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创建的“义学讲堂”,将“六义”译为英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与当地文化进行对话。此外,外商还积极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和公益项目,孝义、仁义等文化符号成为跨国界的情感纽带,促进“联合国社区”和谐共生。同时,各种文创将“义”的抽象价值具象化,形成“文化+潮玩”创意业态,如印有宗泽画像的保温杯、绣有颜乌故事的丝绸围巾等,让义乌文化通过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进入全球Z世代视野。这种文化转译和具象化表达使“义”突破汉字文化圈,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球的文化使者。

义乌之“义”的独特性,在于在三重维度上实现了超越:超越普通地域文化的道德说教,成为驱动商业文明的底层算法;超越单一伦理维度,形成忠、节、仁、孝、侠、信等六维一体的“义”体系;超越本土文化边界,成为连接全球文明的情感密码。这种“历史基因—商业实践—治理创新—国际传播”的全链条转译和渗透,使“义”不仅成为鲜明的区域文化标签,更成为破解“商业社会如何保持人文温度”“流动社会如何形成规则共识”这一现代性难题的精神密钥,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二、内在逻辑:相互贯通与动态演进的文化系统

“六义”文化不是分散的,它们看似各自独立、自成一体,实则是以“义”为核心,通过忠义、节义、仁义、孝义、侠义、信义六个维度构建起完整的文化体系,其内在逻辑既体现历史传承的连贯性,又蕴含现实发展的协同性。这一文化体系的形成与义乌的地理环境、历史积淀和经济实践密不可分,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关系。

(一)孝义为“基”,奠定价值底色。义乌旧县志载:“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乌孝,曰义乌,皆以孝子故。”颜乌“亲亡负土成坟,群乌助葬喙伤”的故事,不仅赋予义乌“乌伤”“乌孝”的地域古称,更将“孝”升华为“义”的伦理起点。孝义文化通过宗族制度、民间习俗渗透到社会肌理,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共识,拓展为“客人是条龙,不来就受穷”的情感包容,升华为“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的“国之大者”自觉。孝义作为文化基因,为其他“义”提供了情感基础和文化基因。它培养了义乌人对家庭、宗族的责任感,进而延伸至对社会、国家的忠诚(忠义)和对他人的关怀(仁义)。正如清嘉庆《义乌县志》所言:“孝为百行之原,作忠于斯,求忠于斯”,孝义与忠义、仁义形成价值链条。

(二)忠义与侠义为“魂”,构建家国担当。忠义以孝义为情感纽带,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绑定,形成“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忠义精神在历史关键时刻凝聚人心,如宗泽以忠义感召百万义兵保卫开封,其“三呼渡河”的抗金壮举彰显孝义向忠诚国家的升华,“义”不仅是对朝廷的忠诚,更是对百姓的守护。侠义文化塑造了义乌人“敢闯敢拼”的性格,义乌兵“九战九捷”的抗倭传奇、敲糖帮成员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体现侠义精神中的果敢与互助。侠义与忠义共同构成义乌人的“刚正勇为”,前者强调民间互助,后者强调家国责任,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补充。

(三)仁义与节义为“操”,塑造道德伦理。仁义以孝义为情感起点,以忠义为价值导向,通过具体行为构建社会信任,在义乌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朱丹溪“医者仁心”的济世精神,将儒家“仁爱”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现代商业活动中“让利共赢”,也是仁义精神的延伸。节义强调做事为人的内在操守,骆宾王《讨武曌檄》的凛然正气、冯雪峰“铁骨铮铮”的文人风骨、陈望道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的深度融合,这些都彰显节义文化对个人气节的坚守和对真理的追求。

(四)信义为“法”,规制义利之道。《义乌七章》所述,义乌商人“义字当头”的商业哲学,使其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信义文化是义乌商业文明的基石,其核心是“以义取利”“义利并举”。从敲糖帮“出六进四”的分利法则到现代国际贸易中的信用体系,信义文化贯穿始终。例如,敲糖帮通过“赊租糖担”帮助同乡,既维护商业网络,又践行互助精神;当代义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将信义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六义”并非固化的道德标签,而是相互依存、动态演进的文化生态,其核心是通过“义”的多层次实践,构建从个人修养到社会秩序、从道德伦理到商业文明的完整价值体系。其内在逻辑可概括为:以孝义立根基,以忠义明方向,以侠义行果敢,以仁义筑和谐,以节义守底线,以信义通天下。这种文化生态不仅推动义乌实现了从“穷乡僻壤”到“世界超市”的经济跨越,更塑造了“有情有义”的城市品格,使其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独特的文化辨识度。

三、品牌意蕴:文化辨识度与城市向心力的多维塑造

作为一种区域独特文化,“六义”已从历史文化符号转化为激活城市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文化密码,既延续了历史文脉,又赋予了城市治理、商业伦理、社会文化等领域新的内涵,呈现出传统基因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的独特形态。“六义”文化的弘扬,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它昭示着义乌将以文化自信为动力,在全球化浪潮中塑造更具辨识度、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城市品牌,厚植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文化底蕴。

(一)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城市向心力。义乌通过“何以义乌”文化解码工程,打造17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将“六义”文化融入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在参与文化活动中感受家乡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营造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体验感。从非遗研学课堂到各种民俗文化节,从乡村博物馆到国际性博览会,从村规民约到现代治理体系,“六义”文化正以生动的实践形式走进大众生活,激发新老义乌人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获得感。

(二)做好城市形象传播,提升城市辨识度。义乌以“六义”文化为底色,推出“义乌好好逛”文旅项目,串联忠义祠、孝义村、信义市场等文化地标,吸引全球客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有情有义”的城市魅力。2025义乌国际传播季系列活动启动,更通过“线上+线下”“知识+体悟”的方式,让外国友人成为“六义”文化的传播者,推动义乌从“商贸名城”向“文化名城”蝶变。

(三)驱动产业升级,重塑经济格局。以“六义”文化为灵感的文创产品,如印有“六义”的桌屏、图章,以及桥头遗址考古研学项目,既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佛堂钟村文旅项目、后宅李祖村“文创+乡村振兴”模式,更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增量,实现“文化流量”向“经济增量”的转化。

四、创造性转化:传统活化与现代赋能的双重激活

“六义”文化不仅支撑了历史上的商业繁荣,更要在当代通过传统活化与现代赋能,通过文化IP化、体验场景化、传播数字化、治理协同化等途径,让历史智慧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义”的精神内涵和实践形态,为城市治理、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使义乌这座城市能够始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焕发新生。

(一)深化内涵挖掘,打造文化符号。以“亿年恐龙、万年上山、千年双林、百年商贸、百年红色”为脉络,系统梳理“六义”在历史事件、人物典故、商贸传统中的体现,建立宗泽、骆宾王等名人志士的文化谱系,为传统文化的活化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比如,将宗泽抗金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家国情怀”“忠诚担当”等文化基因标签,通过知识图谱关联颜乌孝义、朱丹溪仁义等典型案例,形成可追溯、可组合的文化要素数据库。通过学术研究、文献出版、数字档案建设,将抽象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

(二)活化节庆载体,深化文明实践。在春节、重阳等传统节日中嵌入“六义”主题。如清明推广文明祭祀,融合孝义与环保,重阳结合孝义文化开展敬老实践。通过多民族共制纸鸢、共享时令美食、共庆佳节等活动,以文化共通性促进民族团结,拓展“有情有义”的当代内涵。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招募“六义文化使者”,鼓励市民通过创作、宣讲、志愿服务参与传播,推动“六义”融入日常。

(三)文旅商融合,激活经济价值。升级“雪峰文学馆”等场馆的研学体系,开发“六义”VR体验馆、数字藏品,开发“六义”主题路线(如忠义红色研学、信义商贸溯源),实现“红色经济”与精神传承双赢。依托义乌“买全球卖全球”优势,设计“一带一路”主题文创(如丝路信义盲盒、多语种非遗故事)。利用Chinagoods平台推广“六义”IP,用“国际语言”传递义乌商业伦理。

(四)深化产教融合与校地协同,激发创新动能。与在义高校和研究院合作,设立“六义文化创新实验室”“六义文化IP保护中心”,开展文化符号转译、智能文创设计等前沿研究,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文化符号、创意设计进行确权。联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定向培养元宇宙场景设计师、文化IP运营师等复合型人才。与景德镇陶瓷研究院合作,将陶瓷工艺与“六义”文化形成资源互补,将“六义”故事融入陶瓷艺术,推动“义”文化在海内外传播。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从“兴商建市”到文化强市,义乌这座城市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变革。当“六义”文化的种子在义乌这片热土上再度激活,并焕发出新的生机,当文化基因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我们有理由相信,义乌不仅是全球商贸的地标,也将成为中华文化的新地标,这既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时代的使命!

徐应红(作者系中共义乌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2025-07-07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和底层逻辑。义乌,这座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商贸城市,在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六义”文化——忠义、节义、仁义、孝义、侠义、信义。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义乌人的精神品格,更成为新时代义乌城市品牌的重要支撑。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61850.html 1 3 弘扬“六义”文化 厚植城市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