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结对村:义乌市福田街道陶界岭村
我是金华市文联党组成员居晓兵,在陶界岭村担任文化特派员。自对接以来,已半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我致力于深入挖掘陶界岭村的文化内涵,推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和文化项目的实施。
文化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初到陶界岭村,我与村干部进行了深入的文化需求对接。他们希望弘扬陶界岭村先贤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词、书画文化,并计划将村文化礼堂一楼改建为朱敦儒书画馆或纪念馆。
基于这一需求,我拟定《朱敦儒诗词文化挖掘传承》项目计划书,规划以朱敦儒生平事迹展陈和诗词作品诵读为主的文化项目。然而,2024年8月份的预审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项目因过于单薄且新建名人纪念馆手续烦琐而被刷下。
不甘心的我,对项目进行第二次修改,将项目名改为《宋韵诗词文化挖掘传承》,拓宽项目范围,梳理以朱敦儒为代表的两宋之交南渡词人在金华的文化足迹,并细致规划了文艺惠民志愿服务。然而,9月份的专家评审会再次传来不予通过的消息。
面对挫折,我并没有气馁。我深知,文化特派员的文化项目评审是严格的,这也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考验。于是,我继续深入研究义乌的文化资源,翻阅大量文件资料,寻找新的切入点。在最后的时间节点,我提交了第三稿项目计划书。这一次,我在专项文化项目方面分解细化服务的目标和绩效点,与省里的宋韵文化推广活动紧密结合,并在日常文化服务方面结合省文联“艺术乡建”的具体创建标准和要求。终于,10月份传来好消息,我的计划书通过了金华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第二轮专家评审。
三易其稿,方得过关,我深刻体会到文化特派员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也让我更坚定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
全过程文化服务的实践
去年中秋节刚过,陶界岭村重新举办已中断4年的传统孝老宴。同时,一场以朱敦儒诗词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在村文化礼堂热闹上演。这场晚会是我作为文化特派员的首次亮相,也是我为陶界岭村提供全过程文化服务的一次实践。
晚会以宋朝词人朱敦儒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分七个篇章进行诗词朗诵和解读。从晚会的整体策划到舞台设备的搭设,从主持词的撰写到诗朗诵的配乐,从服装租借到音响调试,我和我的文化服务团队忙了两个多星期。尽管我们准备了很多预案,但演出现场还是出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故事”。好在我们团队齐心协力,有惊无险地救了场,没让“故事”变成“事故”。
演出结束后,来助演的文艺界朋友戏称我提供了一次全过程的文化服务,身兼编剧、导演、盒饭保障等多职,还亲自上台主持。其实,这些环节并不是我最熟悉和擅长的,但作为文化特派员,我常常被逼出十八般武艺,做最大胆的尝试,遇最难料的挑战,求最显著的效果。
晚会上,我还特地在主持人台词里加上了介绍文化特派员职责使命的环节,这也是一次理论政策的宣讲。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文化特派员的工作,支持我们的文化建设事业。
特派员的愿景与目标
作为文化特派员,我被派驻到这里承担了“1+1+N”系列任务。我不仅要重点指导陶界岭村的文化建设,还要结对一家农村文化礼堂组织日常文化服务和专项文化项目。同时,我还要开展一些宣传贯彻、理论政策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指导、文化服务供给、乡风文明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等N项任务。
我们文化特派员是特殊群体,“特”在选派方式上是双向奔赴,“特”在职责使命上是全面多元,“特”在推进落实上是实效为王。但我们也是普通的,我们走基层、访民情、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既要当文化解码者,又要当文艺资源链接者。在陶界岭村,我的任务是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促进更高层面的精神富有,用“艺术乡建”的范式来构建具有陶界岭村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特派员是“员”不是“官”,我们是行走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千万工程”之路上的文化助力者。对我来说,两年的任期是一次深扎义乌大地、仰望文化星空、创造艺术乡建蓝海的宝贵机会。我将继续发挥好文化特派员的资源优势,把“文化”真正地“种”在这块沃土上,为陶界岭村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全媒体记者 龚盈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