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乡音土话接地气 敲门入户送平安

▢ 全媒体记者 王怿杰 通讯员 宗琳玲 方淑敏

本报讯 “这么危险的事情,亏得后生眼睛亮!”近日,在城西街道毛店桥头村,80多岁的何大爷举着刚换上的新插座感慨,他口中的“后生”,是正用义乌话讲解用电常识的消防监督员王文豹。连日来,这样带着乡音的消防安全课堂,已经走进了50余户独居老人的家。 这正是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城西街道开展“银发守护”行动的一个场景。

在何大爷家,消防监督员发现客厅的插座表面有明显的烧焦痕迹,部分插孔已松动,内部的电线连接也不牢固。原来,何大爷习惯将多个电器同时插在这个插座上,长时间的过载使用导致插座过热。消防监督员当场告知何大爷这种情况的危险性,并协助他更换了新插座。

“阿婆你看,这个插头铜片都乌青了,要赶紧换掉。”在徐奶奶家厨房,王文豹用方言讲解线路老化征兆。老人边听边用围裙擦手说:“早些年哪晓得这些,总觉得东西用旧了自然发烫也正常。”

在检查中,像这样的用电安全隐患并不少见:有的老人私拉乱接电线,裹着胶布的旧电线像蛛网般缠绕在家具、门窗上;有的家中电线绝缘层破裂、脱落,使得内部金属线裸露在外。“老人家总想着‘还能用就别浪费’,却不知道这些老物件都成了‘电老虎’。”城西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排查隐患,消防宣讲员们走进农村文化礼堂、老年协会、养老机构等场所开设流动安全讲堂,科普“一看电器使用年限、二测插座温度、三查线路完整性”的家用电器“三步自检法”,并帮助老人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火场逃生自救知识技能。当专业术语转换成方言“唠嗑”式的家常话,老人们更容易接受,有的还主动翻出藏在家中的“问题电器”。

为确保“银发守护”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城西街道同步启动“1+1+N”帮扶机制,通过“消防员+电工+志愿者”的联动模式定期回访,为独居老人探索出一条“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安全守护路径。

截至目前,市消防救援支队已累计开展独居老人用电安全专项检查宣传40余次,督促整改用电安全隐患100余处。

2025-05-0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47793.html 1 3 乡音土话接地气 敲门入户送平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