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山”字破题 “厂”为支柱 “干”字筑基

赤岸镇:擘画乡村振兴共富新图景

“山里云销”直播基地上线蒲墟南货富硒水。

赤岸镇绿色动力小镇

赤岸镇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进企业调研。

▢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赤岸镇以创新魄力破局开路,聚焦“山”“厂”“干”三字,奏响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增长的生动乐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山”字破题,打造山村网红旅游点,并整合销售农特产品,积极探寻山村致富之路;以“厂”生金,盘活乡村闲置厂房,引进优质企业,带动村集体抱团发展;“干”中取胜,全镇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今年一季度,赤岸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捷报频传,全镇42个村中,有4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实现了突破性跨越。这一串串喜人的数字背后,是赤岸镇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例证。

“山”字破题 激活绿色发展基因

“蒲墟南货富硒水也是共富水,喝一口清爽味甜,品质好又不贵,点击链接下单有优惠。”近日,赤岸镇清溪村“山里云销”共富工坊,该村青年委员毛献军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合作了一场农特产品直播。直播一个半小时,由清溪村自产的蒲墟南货富硒水卖出了2000箱,成果喜人。

作为义乌山区乡村,清溪村在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共富的路上不遗余力。这些年,清溪村打造了“山里云销”平台,以直播模式推介赤岸蒲墟南货农特产品,帮助周边村消薄增收。去年杨梅季,受连续降雨影响,赤岸杨梅滞销。“山里云销”共富工坊一边从果农手中收购杨梅,一边通过线上直播和杨梅深加工的方式销往全国,累计帮助杨梅果农解决滞销杨梅9万斤,增收超60万元。仅去年,“山里云销”平台带动7个村集体增收超120万元。

这几日,清溪村以“蒲墟南货”共富市集亮相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带动农产品增值约35%,有效助力农民增收。“除了通过线上直播重点解决杨梅等农产品销售问题,还同步在线下举办共富市集,打响我们的品牌,助力乡村增收。”清溪村党支部书记成斌表示。

“山”和“水”是赤岸发展的根基。为了从“山”字破题,赤岸镇深挖“七山二水”资源禀赋,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培育特色项目,打造莱山里摄影基地、西海龙山景区等28个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创新运营模式,带动相关村集体平均增收超50万元;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慈溪乡村微度假民宿项目落地,进一步打造“游玩餐饮—住宿”消费闭环……

放眼赤岸镇,各村文旅业态多点开花、紧密相连,携手并进打造赤岸新的共富愿景。

“厂”为支柱 构建产业赋能体系

在南旺溪村毛鱼塘水库边,一家野行望溪生态园露营地,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打卡游玩。水杉林与湖面交相辉映,营地与美景相辅相成,好一幅乡间风景画。该营地对面,一栋共富大楼,正如火如荼地装修中,为今后的乡村发展赋予了更多可能。

据南旺溪村党支部书记陈兴华介绍,这栋共富大楼于去年6月开建,去年11月竣工,占地850平方米。“这栋楼原来是村里的闲置用地,现在利用起来招租。这周边还包含2000平方米的免费停车场,附加值更高。”陈兴华表示,如今,该共富大楼已出租,用于厂房仓储等功能,为村里每年增收超20万元。

“去年,我们村新开了8家餐馆、3家超市。有50多户农户将房屋出租出去,租金最高的农户一年有十几万元收入。”双峰村党支部书记施纯潮眉飞色舞地介绍起村里的近况。

近年来,赤岸镇大力招引欣旺达、正泰、印刷包装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新增流动人口超万人。赤岸镇通过提前谋划好人口外溢承接工作,以有机更新、创办夜市等方式,带动群众在家门口收租就业,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

一村致富不是富,村村致富才是富。近年来,赤岸镇创新村村抱团发展模式,破解发展空间制约。去年3月,毛店共建委下辖16个行政村共同出资240万元,成立赤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村级成立9个强村公司,通过盘活资源,村村联合,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同时,在镇街联建村级单建项目中,28个村入股绿色包装产业园,年分红可达640万元;6个村集体投资600万元入股华川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每年获10%收益分红;28个村与产投集团进行项目合作,投资资金8000万元入股,每年8%左右收益分红;31个村与商城集团进行项目合作,增加村集体长久造血功能……据统计,截至目前,赤岸镇49个经济合作社已累计投资各联建项目2.2496亿元。

据了解,赤岸镇还推行实施“一村一厂房”计划,目前,神坛村共富大棚配套项目、下水碓综合楼新建项目、大桥村共富产业用房建设项目、后山村共富大楼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将来均能为相关村提供10至50万元不等的经营性收入。

“干”字筑基 锻造乡村振兴铁军

近日,赤岸镇传来捷报:欣旺达二期项目顺利完成所有农户承包权收回协议签订,圆满完成涉及4个行政村、525亩土地的青苗及附属物评估、190余户农户政策处理和40余穴坟墓搬迁任务,为项目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整个项目从去年7月启动到完成,历时9个多月,多亏有各部门和村两委通力合作,真的不容易啊。”赤岸镇镇东共建委负责人王玲感慨道。

欣旺达二期项目是落地在赤岸镇的省重大产业项目,是落实该镇“东进南拓北融”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为了助推项目顺利发展,镇东共建委联合各部门制定“一村一策”攻坚方案,创新“并联推进”工作模式,跑出项目“加速度”;同时,创新“三步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如雅治街村某农户因土地权属争议拒绝签约,赤岸镇联动社事办调取历史台账,并邀请乡贤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实现“以个案突破带动全局推进”。该项目的完成,将助力赤岸镇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项目攻坚不仅是发展工程,更是民生工程。自去年以来,赤岸镇启动古镇保护开发工作,以吴溪河道(镇区段)开发为抓手,联动老街修复工程,构建中医、市集、婚嫁于一体的古镇新格局,为赤岸镇完善发展配套设施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是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与战略资源,只有激活人才干事的内生动能,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赤岸镇党委书记贾志建表示。

近年来,赤岸镇大力实施“双引双育”(引进乡贤、大学生,培育“头雁”致富带头人、创客新农人),激活人才内生动能。该镇聚焦“头雁”培育,选派青年干部认领项目、实操锻炼,以人才引领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莱山村引进职业经理人,与青年委员携手带动发展露营产业,助力村集体收入实现三年翻番;清溪村发力“农创客”培养,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培育电商主播、民宿管家等新农人23名;建立“红黄绿”三色考核机制,将农村集体经济增收与干部绩效挂钩,进一步营造“村村比拼、月月晾晒”的干事创业氛围。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赤岸镇正以“敢为人先的闯劲、脚踏实地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答卷。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古镇,正以山水资源为笔、产业融合为墨、民生福祉为纸,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4-30 “山”字破题 “厂”为支柱 “干”字筑基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47598.html 1 3 赤岸镇:擘画乡村振兴共富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