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新引进大学生首次突破5万人、达5.3万人,“百万岗位进市场”活动入选2024年中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全年新增技能人才居全省第一……过去一年,我市就业和人才工作可圈可点。
青年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今年,市人社局聚焦国际“创业之城”打造工程,深耕大学生引育留文章,积极构筑青年人才集聚高地,力争全年引进大学生5.5万人以上、全市人才总量突破45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5%,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引”上锚定“最大范围”,闯出“破壁求才”新路径。打破地域壁垒,实施“省会城市攻坚计划”,3月份开展的全国高校巡回招聘会活动先后走进云南和湖北,现场达成就业意向7900多人。目前正在争取人社部支持举办全国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电商专场,计划全年开展引才活动200场以上。打破信息壁垒,分行业、分领域、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线上招聘,促进人岗云端匹配。打破制度壁垒,争取人社部支持开展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便利综合改革,省人社厅已下发支持义乌国贸改革十条举措。同时,创新探索海外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来华工作许可衔接机制,推动更多外籍人才来义创业创新。
在“育”上锚定“最优选择”,铺好“匠心育才”青云路。致力于搭建高校毕业生“招引—实习—就业—创业”一站式支持体系,打通“增技—增收—增效”价值链条,全面打响“创业首站”全球知名度。一方面,建好产业实训链,建成光电光伏、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推进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与华为共建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优势产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另一方面,建好技能成才链,大力推进“技能义乌”建设行动,精准开展“新商人”“新匠人”“新农人”“新业人”等“4类人”培育,持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高收入保障。此外,建好创业孵化链,迭代升级“义起创业”3.0版本,累计发放技能共富贷15亿元。创新开展外籍人才“创业一件事”改革,已成立全省首个国际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在“留”上锚定“最好环境”,优化“真情留才”生态圈。秉持“来了就是义乌人”发展理念,构建“全景式”人才服务体系,让大学生“愿意来、留得住、过得好”。在政策上持续加码,推动相关人才政策落地见效,优化高校毕业生“1+3+1”就业帮扶服务。在服务上持续加速,迭代升级“义乌i人才”平台,实现青年人才来义求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群交友等个性化需求主动感知、一站满足。在保障上持续加力,用好“劳动者工资保障险”“职业伤害保障险”“灵活就业安心险”等改革项目,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时段的“大保障体系”,打造劳动保障最优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