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盈云数智系统”项目鉴定会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盈云科技”合作签约揭牌仪式,在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崇德楼举行。活动标志着义乌市盈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盈云科技”)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盈云科技”建立博士创新站以来的重要成果之一,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也体现了博士创新站对推动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4年1月,在市科协的培育与帮助下,“盈云科技”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王卫东博士携手合作,成立博士创新站。该创新站投入了一定的保障经费,专注于数字智造服务、供应链服务、行业联合研发、人才共享及培训服务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无缝针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打造服务平台 加速产业“智”变
在我市,无缝针织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其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各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转变,纺织业对于柔性化、定制化生产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对于降本增效的渴求也愈发迫切。
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无缝针织产业数字化转型、提质升级的相关政策,为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数智技术,推动管理升级、流程再造、场景创新,让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增加强劲动能,从而全面提升“义乌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盈云科技”作为我国领先针织产业互联平台与服务提供商之一,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成功抓住了机遇。公司通过创建整合供应链服务平台、盈云优服人才共享平台、创新联合研发平台、智能织造服务平台和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全力打造了一个综合性的“针织产业互联平台”。该平台通过全面打通纺织服装行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实现行业协同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全面升级,为无缝针织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盈云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0多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5人,科研人员17人,团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发明等专利技术21项,并与多所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凭借着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公司已为宁波申洲、华峰集团、宝娜斯、棒杰、浪莎等国内数千家针织企业提供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和产品研发创新服务,拥有国内80%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不仅如此,“盈云科技”还积极布局全国乃至东南亚市场,通过在福建泉州、广州汕头、大朗以及浙江海宁、诸暨等地设立子公司,并成立越南子公司,为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布局杭州蜘蛛网络、义乌盈和网络技术和格讯ERP等子公司,为“针织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织造、软件开发提供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坚实支撑。
多年来,“盈云科技”凭借着出色的业绩和贡献,先后获得金华市级针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等荣誉称号。
汇聚博士智慧 实现“借梯登高”
谈及博士创新站带来的成效,“盈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次重要飞跃,更是推动无缝针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博士创新站的建立,为公司带来了高端智力资源的支持。”该负责人感慨地说,王卫东博士及其团队在数字智造、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加入为公司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在博士团队的助力下,公司得以成功研发“盈云数智系统”。该系统融合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及MES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无缝成衣智能系统的全新突破,为行业树立数字化应用示范标杆。
随着与博士合作的深入,“盈云科技”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公司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建立了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将企业实际需求与高校科研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形式,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将为“盈云科技”输送一批兼具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数字化专业人才,同时也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科研创新领域,“盈云科技”与博士团队携手并进,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在成果转化与推广方面,双方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推动无缝针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谈及未来合作方向,“盈云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凝聚博士智囊团的智慧,携手共建义乌市无缝纺织产业的互联网创新平台服务体系,力争在三年内将企业推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试点示范)名单;双方共同研究并制定“无缝纺织压力服”产品的团体标准,为义乌无缝纺织产业的产品注入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市场占有率;建立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全力助推盈云科技申请并认定为浙江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媒体记者 龚盈盈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