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李爽爽
“你好”“早上好”……4月7日晚7点,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30余位居民正全神贯注跟随外语老师,学习阿拉伯语。
义乌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极为紧密。为帮助从事国际贸易的居民掌握阿拉伯语,鸡鸣山社区联合同悦社工,邀请来自埃及的阿拉伯语教师玛雅共同发起特色语言班。
课堂上,玛雅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带领学员学习日常问候语,并为每位学员精心挑选阿拉伯语名字。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员们在掌握实用语言技能的同时,还深入了解了阿拉伯国家的商务礼仪。“我的阿拉伯语名字叫Suhldai,玛雅老师说是‘幸福’的意思。”从事中东贸易的学员王冉说,“我60%以上的客户来自阿拉伯语国家,但我不会说阿拉伯语。听说社区开设了特色语言班,我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
作为义乌国际化社区的创新实践,鸡鸣山社区“丝路上的语言班”突破单一语言教学模式,构建“商务汉语+阿拉伯语+英语+西班牙语”的课程矩阵,为从事国际贸易的社区中外居民搭起跨文化沟通的桥梁,助力居民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其中,由居民志愿者主讲的商务汉语班,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外籍友人参与,帮助破解交易沟通难题;西班牙语课程则采用“贸易术语+文化解析”的特色教案,助力学员开拓拉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