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
本报讯 日前,在后宅街道三里店村村委会,义乌市与浦江县两地的河长办工作人员、洪巡溪乡村两级河长齐聚一堂,正式签署联防联控协议。这场跨越行政边界的治水行动,在春日暖阳中按下“启动键”。
“以前下大雨,上游冲下来的树枝能把排灌口堵死。现在无论哪边发现问题,一个电话就联手解决。”洪巡溪余店村段村级河长刘桢站在河道旁,手中的网兜轻巧捞起一片顺流而下的落叶。在他身旁,浦江县六一村的河长正弯腰检查堤岸护坡。这段500米的交界河道,如今已成为两地河长们的“共管区”——每月联合巡河时,他们坚持“多巡一公里”,用脚步丈量出监管无死角的治水网。
会议室里,一场围绕河道治理的座谈会气氛热烈。刘桢掏出手机,展示着两地河长共建的工作群:凌晨发布的雨情预警、清晨上传的水位照片、实时共享的漂浮物动态……“去年夏天暴雨,上游刚发现垃圾聚集,消息立刻同步到我们这儿。”他指着群聊记录说。这种“秒级响应”的默契,源于两地搭建的联合河长制信息平台。通过整合水质监测、岸线管控等数据,曾经的治理盲区化作数字地图上的“共管绿洲”。
“河道治理不分你我,共管共护才能水清岸绿。”义乌市河长办负责人的一句话,道出在场所有治水人的心声。春风吹过洪巡溪,泛起粼粼波光。在这条流淌着协作智慧的河道旁,行政边界早已化作治水合力,书写着义浦同城的“水美”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