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是大家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你真的会喝水吗?很多人还停留在喝水解渴的简单层面。其实,饮水也是一门学问,饮水卫生、饮水量及饮品选择对健康也很重要。了解更多饮水知识,培养健康的饮水习惯可以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预防疾病。
安全饮水是健康的第一步
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对我们日常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了严格的卫生要求,即生活饮用水中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良好;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被微生物污染的饮用水会传播腹泻、霍乱、痢疾、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每年估计导致约50万人因腹泻死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用水卫生问题,小问题不注意可能引发大疾病。
以下四种方法可以助力饮水卫生。1.选择安全水源。不饮用水质异常、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如果日常饮用自来水,最好煮沸后再喝。2.定期清洁饮水设备。家中的饮水机、水壶等设备应定期清洗,避免细菌滋生。3.不喝生水。生水中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直接饮用存在健康风险。4.尽量不要喝敞口久放的凉白开。尤其是在苍蝇、蚊子比较多的夏季,长时间敞口的水可能会被细菌等污染。
足量饮水对健康益处很大
水占成年人体重的60%~70%,参与身体新陈代谢、体温调节、营养物质运输等多种生理功能。大家每天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途径流失2~3升水分,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在温和气候条件下,降低身体活动水平时成年男性和女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分别为1700毫升和1500毫升。这个量包括直接饮用的水和食物中的水分,但每日具体量要根据个人的体重、活动量和气候等因素来调整。比如,在炎热或干燥的环境下,需要补充更多水分;运动后也应及时补充适量水分;发热、腹泻等情况下,也需适量增加饮水量。
那大家喝水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不要等渴了才喝水。喝水次数及时间应该在一天中合理分配。
2.少量多次饮水。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每次饮用200~300毫升,分多次完成。
3.早上起来适量喝点温开水。有助于唤醒身体,促进新陈代谢。
4.睡前适量饮水。睡前可少量饮水,避免夜间脱水,但不要过量,以免影响睡眠。
5.避免喝过热的水。65℃以上的热饮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饮水建议水温在40℃左右。超过65℃的热饮会损伤口腔黏膜和消化道,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健康的饮水习惯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通过注意饮水卫生、每天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大家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