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文/图
春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锦都豪苑8号垃圾分类投放点前面的草坪上,70多岁的张阿姨轻快地走过去把在家就分类好的两袋垃圾扔到了不同的桶内,接着跟站在不远处等待的老伴一起去江滨公园晨练。
“过去这里像‘溜冰场’,很不好走。现在这里不仅新增了台阶,还在原先的坡上进行防滑处理,考虑得很周到。”两位老人边走边聊。
这是3月20日发生在稠江街道锦都豪苑小区的一个场景。锦都豪苑是一个已交付20多年的老小区,因基础设施陈旧等原因,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了一些烦恼。
3月16日,有居民向楼道长反映,“8号垃圾房的斜坡实在太危险了,前几天连续阴雨天气,好几个居民去倒垃圾都因打滑差点摔倒。我们小区老年人多,这个问题要赶紧解决。”楼道长闻言,马上向网格员反馈。网格员立即走访多位居民,了解大家的实际需求,并将该问题列入“急事快办”清单汇报到社区。
获悉情况后,锦都社区立即牵头组织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到现场查看,而后连夜召开“三方协同”议事会,当即敲定“双管齐下”改造方案:开通便民通道,将一半斜坡改造成防滑阶梯;优化运输通道,在保留斜坡功能的基础上凿刻防滑凹槽。
说干就干。3月17日,物业公司组织施工人员进场施工。3月18日傍晚,随着施工人员有序离场,现场已顺利完成改造。
“原来这里是没有排水系统的,我们在合理区域内新挖了雨水井。”“之前居民习惯沿着那条踩出来的泥路进出垃圾投放点,每逢下雨,地面就泥泞不堪,既影响美观又不安全。现在这里因地制宜铺设了防滑地砖,安全多了。”该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冯汉庆介绍道。
“没想到两天时间不到,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社区办事效率真高。”家住12幢的许雪芹阿姨由衷点赞。旁边的两位居民也接过话茬,“我们小区的管理也不错,家里水管坏了、楼梯口的灯不亮了,物业‘有呼必应’。”
“从‘政府端菜’到‘居民点单’,在‘三方协同’的推动下,基层治理的‘活水’正在盘活。”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锦都豪苑小区是义乌“三方协同”试点小区,遇到难题时三方商量着行动。随着小区快递收发室建设、单元楼雨棚增设、监控设施更新等工作的有序完成,居民们对社区、物业公司的好评率也不断上升。
这也是稠江街道正在大力推进的以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工作的缩影。当前,街道聚焦小区治理的难点、痛点,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以“三方协同”共治为抓手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基层治理新格局。
记者手记:
“三方协同”,48小时内让泥泞变坦途。垃圾投放点前的细微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照见了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
小问题,大民生。“三方协同”机制推行顺不顺,关键要看是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重点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当党建引领成为凝聚共识的黏合剂,当物业服务升级为情感纽带,当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社区、业委会、物业这"三驾马车"就能真正同频共振。
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治理创新,或许就是基层治理中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