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盛爱君,1965年出生,义亭人,是一名旗袍手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旗袍盛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最能体现女性的贤雅和美丽。与旗袍结缘,和我的生长环境有关。我奶奶手特别巧,是乡里有名的缝衣能手。奶奶那一辈没有缝纫机,都是手工缝制,那细密工整的针脚总是引得旁人连连称赞。妈妈在奶奶的影响下,成了专业的裁缝师傅。我在耳闻目染下,自然而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活计。盘纽扣、裹边等一些小活,我在上小学时就已做得很熟练了。
16岁我高中毕业,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服装厂打工。由于有一定的制衣经验,在厂里几百人中,我很快脱颖而出。当时厂里的制衣订单都来自上海,制版师傅也是上海派来的。师傅不但流行的服装做得好,对旗袍也是深有研究。他看我做事认真,又有一定基础,平时对我特别留意,在打版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教我一些技巧。
厂里一待就是三年,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我掌握了整套的制衣技术。20岁,我在义亭开了第一家成衣店。由于我师从上海师傅,在当时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新颖的款式、精巧的手工,很快赢得了顾客的青睐。一时门庭若市。
我在义亭开店几年后,到城里北门街租了个店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义乌,经过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发展一日千里。师傅跟我说,现在大城市里穿旗袍已成为一种时尚,让我也可以尝试做几件样品挂在店里销售。在师傅的授意下,我依样画葫芦做了几件旗袍挂在店里,没想到一挂出去就有人买。那时旗袍的面料和款式选择的余地很小,但只要做起来,还是不愁卖。学做旗袍给我打开了服装行业的另一扇大门。旗袍的镶、嵌、滚、宕、绣、绘、镂、雕、盘等工艺,每一步都精致而细腻。要做好一件旗袍,每一步都必须心里烂熟,手里生辉。
旗袍的形成是有些年头的,应该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发展过来。古代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衩,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近代旗袍进入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更为合体。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旗袍紧身、修长,细节丰富、刺绣华丽。
刚开始做手工旗袍的时候,我是按师傅给我的平面样板裁剪,虽然穿起来不错,但缺少了旗袍独特的美。后来我又到上海找师傅重新学习,最终掌握了旗袍手工制作的精髓。
旗袍制作的第一步首先是选料。传统旗袍使用丝绸和棉织物制作。选用材料要看其柔软度、质地、质量等方面。高档的材料有桑蚕丝、香云纱等。成衣之前,需要先高温缩水,以免成衣后衣物缩水不合身。
其次是量体。这是制衣关键的一步。时装数据一般只有胸围、腰围、衣长等数据,而旗袍制作的数据一般有20多个,遇到特殊体型,可能要量30多个,单单在脖子部位,就要精细到量颈围、颈根围、领高等数据。而且尺量只是一个硬性标准,眼观才是核心所在。通过观察对方的长相、气质,选择相适应的面料、款式、工艺。这些是一个好旗袍师傅必备的要素。
再是裁衣。裁剪是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松紧需要恰到好处,否则坐卧便会感到不适。旗袍传统的裁剪方法是平裁法,由于平裁法做出来的旗袍千篇一律,没有个体差异,于是,在与师傅多次探讨和学习下,我也使用了上海旗袍老师傅的立体裁剪法。立体裁剪依赖师傅长年累月的经验与手感,细节的处理也是因人而异。
最后是缝制。缝制包括缉省烫省、归拔衣片、敷牵带、滚边、合肩缝、装袖、做夹里、复夹里、合摆缝、袖缝、做领、装领、做纽扣、钉纽扣、整烫等。制作旗袍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密的心思和灵巧的手工。像缝制过程中的归拔,就有多种工艺和手续。由于传统旗袍结构线的特点,仅靠摆缝及收省难以达到合体目的,通过归拔工艺进一步造型,使衣片尽量与体形特征相吻合。归拔可分为归拔前衣片,可使胸形完美,遮盖小腹;归拔后衣片,可使腰部曲线分明,臀部隆起。这样缝制好的旗袍才能很好地贴合身体。好的旗袍版型后面要紧、前面要松、臀部要放,才会有立体感,穿在身上才能遮盖身材的不足。
在我刚开始专业做旗袍时,常常有做得不合适的情况,我自己也不满意。有一次,一位体形偏胖的顾客在我店里订了一件香云纱旗袍,想在女儿结婚时穿。她要求偏紧身,能显瘦点。做好试穿的当时,她很满意,结果第二天一早,我门都还没开,她已等在门口,一见我就焦急地让我帮忙改一下。因为前一晚回家试穿时,弯腰等活动把她勒得很难受。修改好后,她又订了两件,换着穿。
旗袍让中国女性在尽显曼妙身姿的同时,展现婉约含蓄、淡雅安逸的气质。在一件旗袍中,盘扣不仅是一个纽扣,而是旗袍上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花纽设于旗袍领部、襟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作为古老中国结的一种,盘扣源自汉代。这种结合盘、缝、包、缠等多种工艺,且集配色、拼接等多种技巧于一身的小小扣子,于细微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制作盘扣要先把面料烫平、挂浆,阴干后,将布料按45度角剪成斜条,对折后缝制,再在里面嵌入铜丝,之后再挂浆、烫平,制作盘扣条子,最后再把条子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花形盘制。盘扣的搭配也有一定讲究,像一字扣就适合搭配简洁的式样,蝴蝶扣等花样多变的盘扣则适合搭配婉约的风格。
一件旗袍,要想尽显秀色,需要各种镶边、滚边和嵌边等特殊工艺手法来装饰(单色镶边、单色滚边、滚嵌滚、嵌边、混合滚、二色镶边)。在镶边、滚边和嵌边时表面不能有针脚,这就要求师傅在旗袍内里一针一线完成,针线要细密,让线遁于无形且要牢固。
现如今的旗袍除传统技艺外,为追求惊艳的效果,往往添加了绣花工艺。
刺绣是中国服饰里最古典、最具有标志性的元素。在规整平面的旗袍布料添上肌理分明、惟妙惟肖的刺绣,一尺一寸间弥漫着精湛又独特的风情。或繁或简的刺绣表达出东方文化独到的韵味,将旗袍特有的美感更为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刺绣在旗袍上得以真正地鲜活起来,旗袍则在刺绣的加持下焕发生机。绣花采用的图案,多为古色古香的龙、凤、孔雀、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历史赋予了旗袍独特的文化魅力,刺绣增添了旗袍浓厚的艺术美感。另外,手绘也是现在旗袍装饰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法,可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我与布匹、针线、剪刀、熨斗打了一辈子交道,我觉得,被誉为中国国粹的旗袍,值得让更多人知道它的美,在历史的传承中继续摇曳生姿。
口述人:盛爱君,1965年出生,义亭人,旗袍手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整理人:市作协副秘书长 贾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