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载砥砺奋进,40载勇毅前行。1月22日,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迎来成立40周年的辉煌时刻。在波澜壮阔的40年里,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从无到有,伴随义乌市场一起成长。
回眸过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各个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动联合会工作与义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团结带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人士砥砺奋进,助力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不断突破创新、创造佳绩,为推动义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个体私营企业有了“娘家人”
在义乌超百万市场经营主体中,超过九成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广大个体私营企业撑起义乌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天地。
1980年12月1日,义乌第一代经营户拿到了义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首批临时许可证,自此,义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义乌大地。1985年1月22日,义乌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义乌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自此义乌个体私营企业有了贴心的“娘家人”。
何海美是义乌第一代市场经营户代表之一,也是首批义乌县个体劳动者协会骨干成员,并代表义乌县个协出席省个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她既是市场40年风雨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她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个“世界超市”,让她的围巾贸易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对我而言非常亲切,我有什么难处、有什么需要,联合会都会及时帮助我,尤其在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上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让我的小生意一步步走上今天的‘大舞台’。”如今,年过七旬的何海美已将手中的接力棒递到儿子金罕岗手中,金罕岗现任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监事长,在他的经营下,其围巾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0多个国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在意大利开设了分公司。
义乌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从成立之始,就紧紧围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功能,始终如一、全心全意地参加并协助工商管理部门开拓和管理市场的工作,为推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促进义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带动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产生了庞大的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队伍,义乌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也随之发展壮大。1993年10月,义乌市私营企业协会成立。2016年10月,义乌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和义乌市私营企业协会合并为义乌市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并于2018年8月更名为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目前是全市规模最大的社会团体。
现在的义乌市场,百万名新老义乌人汇集于斯,成为义乌商贸行业不可小觑的力量。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的成员都是市场“弄潮儿”,发展的“生力军”。
“加入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以后,我有了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惠企政策的解读、专利知识的讲座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也对我的经营发展有极大帮助。”义乌林氏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小明是新义乌人,也是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的新成员。他深耕锁类行业,其公司销售量平均每年增长15%,产品销往中东、南美、欧洲等地区。他在联合会这个平台上收获满满的同时,也发挥自身担当,积极参与“大企帮小店”等活动,为带动义乌整体个私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他们将吸收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联合会,让新生代企业家更好地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更好扛起义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大旗。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沧海横流,才知中流砥柱。与此同时,俞巧仙、楼仲平、周福云、宗谷音等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优秀成员代表,都有一段敢为人先的精彩故事。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的国际化商贸格局,义乌历经多轮市场改革,市场主体和市场成交额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矛盾纠纷也逐渐显现,给监管带来不小的难度。原义乌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徐志昌借鉴曾经在部队工作的经验,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架构,由排摸出来的党员经营户担任大组长、小组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名党员联系、管理若干名经营户,这就是“党员联摊制”的雏形。
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向上争取政策,向下争取人员,1985年12月8日,义乌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党支部正式成立,徐志昌任书记,这是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中诞生的第一个党支部。
从第一代马路市场起步,义乌就确立了“市场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思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义乌市场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开始构建由国际商贸城为核心的市场群。2000年8月,中国小商品城党委正式成立。义乌市场作为全国龙头市场,不仅要在发展上走在前列,更要在市场党建上探索出一条新路,这也为做好市场党建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十年来,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不断升格党组织建制,组织规模在不断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工作主线。
走进市场,宽敞明亮的空间里,党建元素处处可见。市场入口处的触摸屏,密密麻麻显示着电子摊位图,其中党员经营户的红色标识十分醒目。商户门前“共产党员示范岗”的红色牌匾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有困难,找党员”是市场党员的初心承诺。
四十年来,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骨干在维护市场秩序、助动市场转型、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市场党建为市场发展赋能新方法。
“市场争双强、党员当先锋”,从“党员联摊制”到“党建统领 网格智治”工作体系,不变的是市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市场的初心使命。在党建引领下,支部党员和联合会骨干成立群团自治组织,在国际商贸城各交易区设立了7个调解室,由联合会骨干两人一组轮流值班,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经营纠纷和消费纠纷调解工作。“小事不出区、大事不出场”“商城先锋服务团”活跃在市场的各个角落。2023年至2024年,“商城先锋服务团”共调解消费纠纷144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万余元;调解经营纠纷93件,涉及金额204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180万余元。
“市场吹哨、部门报到”。为着力破解制约市场发展的“堵点”、服务管理的“弱点”、基层党建的“难点”,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集成市场监管、税务、司法、市场主办方等8大驻场单位、20个关联单位成立“义乌市场服务共同体”,形成“全、快、融、效”联动处置闭环;每月开展“组团服务进市场”活动,累计解决问题2000余个,服务群众6.3万人次,实现党建资源、服务资源、行政资源“三下沉”,助推义乌市场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成交额连续33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
搭建平台当好桥梁纽带
作为个体工商户的“娘家人”,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整合社会多方力量,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大企业来帮助个体工商户,按需在技术、资金、金融、法律、管理、平台等方面开展帮扶。
创新精准帮扶方式,助力转型升级。成立全国首个个体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国际商贸城、江北下朱、李祖村等地打造精准扶持示范点,实现每月帮扶培训个体工商户近3000家;大力推进个体工商户金融滴灌精准帮扶行动,积极开展“政务+金融”服务增值化改革,创新打造“名特优新贷”“商户信用贷”等金融产品,为广大经营户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锚定义乌市场、电商、非遗等特色行业,广泛呼吁全市范围内的个私经济经营者参与“浙个好”品牌评选,筛选产品质量好、服务水平优、行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经营户,最终有1家民宿类、3家非遗类个体工商户入选首批浙江省个体工商户“浙个好”公共品牌名录。
打造“大企帮小店”服务体系,推动共同富裕。联合会搭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商会协会、个体工商户四方沟通平台,发挥“大企”在资金、人才、技术、规模、管理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利用个体工商户直接面向市场、直接服务百姓千家万户的优势,推动“大企”和“小店”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共赢。着力于技能提升,助推首批130家大企业与8395户小店结对帮扶,促进互利共赢;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打造“前溪印象”豆腐主题公园、廿三里研学基地,成立全省首个“大企帮小店”共富工坊——上品食品工坊,完成青岩刘网店村、荷市吴店馒头村、缸窑制陶村3个技能乡村建设,协同镇街力量,因地制宜建设赤岸“尚阳共富酒坊”,指导培育“大寒尖”“醉尚阳”等多个本地优质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个体工商户增收途径。
服务为本解决企业难题
企业需要什么,服务就给予什么。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走进个体私营企业,倾听群众的声音,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出谋划策。他们靠前服务,开展培训教育,问情服务等工作。
在市场发展初期,大批外商涌入,语言成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成立小商品城培训学校,开设商务英语培训班,每年开设5至10个班次,至今已免费培训超20000人。2000年以后,随着电商行业兴起,不少经营户因为不懂如何使用电脑,无法及时转型,行业竞争压力加大。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培训学校迅速调整授课内容,增设电脑培训班,手把手教会个私经济经营者基础的电脑操作。
去年,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优化自身服务,联合相关部门搭建“1+15+N”培育平台,赋能队伍建设。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义乌个体工商户发展学院,建立15个覆盖全市各镇街的学院分院和N个综合服务培训站点,编制全国首本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个体工商户能力提升教材,打造汇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多方行业资源的师资队伍,多维度、多层级为义乌个体劳动者开展技能培训。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开展个体工商户技能富业培训240场次,培训个体工商户2.0567万人次。
除了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和日常服务,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还会关注个体需求,以“滴灌式”精准帮扶赋能个体私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发现模具产业对模具检测有较大的需求,联合会广泛收集广大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联系了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义乌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针对模具城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三方合作,推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帮扶。促进校企联合开放检测实验室,为模具城个体工商户提供专业检测,助力提升模具产品质量,并在一定期限内免除检测费用,减轻个体工商户负担。此外,针对模具行业人才紧缺问题,三方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推动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等方式,以办产业班、企业实习等形式,为模具行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截至目前,联合会已帮扶1504家个体私营企业。
同心筑梦四十载,感恩奋进新征程。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已经成为义乌市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力量,为义乌个体私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将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在“打造典范、再造辉煌”新征程中不断开创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