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虽已入冬,梅湖体育中心早已人声鼎沸——2024卡游义乌半程马拉松(下称“义马”)与全球跑友第八次相约。当天8时,伴随着清脆的枪鸣声,人们以满腔热情,燃起赛场激情。来自21个国家及地区的20000名跑者汇聚“义马”,奔跑在如诗如画的风景之中。商城大地,再次因举办马拉松赛事而沸腾。
欢乐!奔跑姿态书写激情
2万人参赛,是一个什么概念?鸣枪开跑后,记者看了一下计时器,三组竞赛项目选手依次冲出起点,耗时近18分钟。参赛选手身着运动装备,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马拉松老将,也有首次参赛的长跑新手;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内选手,也有不远万里而来的国际友人。此时此刻,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目标——“义马”跑起来,全力完成这场征程。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其他知名马拉松赛事以“70后”“80后”跑者为主相比,本届“义马”的报名参赛选手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90后”跑者7587人、“00后”跑者3083人,分列年龄段第一和第三。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年龄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为21岁。童元文正是本届赛事中最年长的选手。他从2003年开始跑步,2008年参加各类马拉松赛事,目前已经参加了100多场马拉松,还曾前往美国、德国参加比赛。“跑了这么多地方,我怎么能错过‘义马’?‘义马’加油!”童元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你们很棒!”赛道旁边,市民们热情地为跑者们加油助威,他们的欢呼声、鼓励声此起彼伏,奔跑中的选手们挥手示意,表示感谢。人群中,可以看到各路跑团的鲜明旗帜,在团体的集中组织下,这些选手抱团参赛,一起加油,一路奔跑。赛道沿途设立了5个文化加油站,将体育赛事和地方文化完美结合,不少国内外跑友途经“燃情电音加油站”时,停下脚步,伴随音乐共舞,沉浸式感受这座活力之城的热情与友好。
精彩!家门口感受“义马”魅力
货郎担、义乌娘娘、忍者神龟……赛道上,参赛选手们也是风采各异。亲子健身跑中,有的小孩、家长cosplay出场,还有的人跑着跑着,停在“义乌好好逛”等文旅地标前自拍,接着出发,一切都显得那么欢乐、惬意。“现场气氛很好,为义乌点赞。”第一次参加“义马”的选手周国良说,速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好好享受比赛过程。
生活需要七彩阳光,有趣的“义马”更是为人们的生活锦上添花。自9月29日启动报名,仅30分钟亲子健身跑6000个名额一抢而空,报名人数溢出近40%。当天早上,记者在亲子健身跑集结区看到,各个年龄段的选手等待“出战”。参赛选手陈有星带着全家一起参加亲子健身跑,其中就有16个月大的小孙子。“虽然比赛过程感觉累,但我还是坚持跑下来,和其他小朋友加油鼓劲。”参赛小选手熊天赐说。
现场还有家长推着婴儿推车参与健身跑,或是陪着孩子骑着平衡车参赛的有趣场景。大家身着靓丽装扮,一个个向前冲的身影,一声声响亮的呐喊,汇聚成流动的欢乐海洋。对于一些大众跑者来说,参与“义马”是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让自己保持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生活态度。
贴心!精细服务有温度
从赛事筹备到正式开赛、完赛,“义马”以其特有的温度,绘就了满载温情、热情的运动画卷。在这场赛事中,无论是赛事的组织者、参赛选手,还是沿途群众组成的啦啦队,人人都是主角。全市多部门协同配合,全力为参赛选手保驾护航。这群没有参赛号码的群体,以最饱满的热情、最贴心的服务、最优美的沿途风景,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为赛事顺利举办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找到自己的照片和视频了!”终点附近,不少完赛的跑友们拿出手机,找到由赛事摄影团队捕捉的精彩画面。本届赛事特别引进跑圈黑科技“AI个人专属视频”,为半程马拉松选手生成专属的个性化跑马短视频。在服务方面全面升级——万国美食·蓝宿集市、义马官方训练营、义马文化加油站等配套活动同步举办,让跑者们能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与文化的魅力;“义乌好好逛”义马吃住行跑者服务以商体旅融合思路,推出跑友专属服务酒店及跑马免费游景区等专项福利,赛事之余吸引跑友多留“义”晚。当天中午,马拉松+万国美食市集依然很受选手、市民喜欢,“义乌礼物”文创产品展让人们流连忘返,众多赞助商也给参赛选手们带去优惠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由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携手央媒、省媒、网络及自媒体平台,通过电视、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赛事全网直播和宣传,让未到现场的观众也能通过直播画面观看赛事,为跑友加油。
随着最后一批参赛选手冲过终点线,2024卡游义乌半程马拉松圆满落幕。义乌这座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活跃的城市,记录了每一位参赛选手的足迹和精彩瞬间。相信“义马”也会给每一位参赛选手心里留下难忘的经历和回忆。
全媒体记者 傅柏琳
获奖选手:为赛事增添风采
“加油!加油!”昨日上午9点03分,2024卡游义乌半程马拉松完赛终点站传来激动人心的呐喊声,观赛群众一边高呼一边举起手机拍下了参赛选手势如破竹的冲刺瞬间。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Sultan Abdela Bune以1小时03分09秒的成绩夺得男子半程马拉松冠军;埃塞俄比亚选手Tadele Demissie Yime紧随其后,以1小时06分08秒夺得男子组亚军,来自肯尼亚的选手NJENGA MARTIN NDUNGU以1小时07分37秒夺得男主组季军。
巾帼不让须眉,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Tigist Dejene Derbe以1小时13分14秒夺得女子组冠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Burtukan Chala Boru以1小时13分22秒夺得女子组亚军;更令人激动的是,来自中国的选手丁常琴夺得女子组季军,参赛成绩为1小时14分3秒,同时也是国内女子组冠军。“看到中国女子选手丁常琴冲刺的那一刻,太激动了,太骄傲了。”观赛群众刘女士激动地表示。
“我是第一次来义乌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一开始就奔着拿女子组冠军来的。”在采访中,丁常琴自信地表示。丁常琴1991年出生于贵州遵义,15岁初中毕业的她便进入遵义市体校,开始正式的专业训练,2009年顺利入选国家田径队,在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已有20年。上周五,她与丈夫带着1岁7个月的女儿一起来义乌参加马拉松比赛,不仅为了拿到赛事好成绩,给女儿立个好榜样,更为了与家人在义乌好好逛逛,感受商城义乌的城市氛围。
在终点站现场,国内选手岑万江以1小时08分07秒的成绩获得半程马拉松国内男子第一。谁曾想到,就在今年9月份,岑万江在备战太原马拉松赛事时发生交通意外,脚踝骨折,静养了20多天。9月22日恢复训练,刚恢复36天,他就先后前往成都、南昌参赛,并均获得国内男子冠军的好成绩。“前半程上坡下坡较多,后半程比较平顺,感觉线路安排还是有挑战的,但沿途风景真的很美。”岑万江表示。岑万江于1990年出生于贵州安顺,他不是专业运动员出生,没有接触过系统训练,是一名“野生”选手,但体育馆、小区、公路、土路,任何场地都可以成为他的训练场。如今,“野生”选手的他在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并拿下各种好名次,以此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次义乌行让岑万江体验感拉满,他感觉这场赛事的沿线观众、志愿者都很热情,以后还想来义乌参赛。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化加油站: 跑完一程 了解一城
昨日清晨,2024卡游义乌半程马拉松赛事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此次“义马”精心布局,于开幕式及赛道沿途共设立5个马拉松文化加油站和7个群众互动点位。这些站点巧妙融合义乌的地标性建筑于赛道之中,穿插多样化特色表演,从人文、青春、丝路、生态、活力五大视角,串联起梅湖体育中心、博物馆(美术馆)、义乌植物园、江滨绿廊等地标,既为参赛者加油鼓劲,又全方位展现了义乌的城市律动与文化深度。
上午8时整,发令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与此同时,身着鲜亮橙色服饰、头戴龙鼓帽的东洲大鼓队数十名队员震撼登场,他们以铿锵有力的鼓点,激荡着现场的每一寸空气,观众随着节奏高呼“加油”,鼓声中蕴含着义乌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一声呼喊,人群涌动,聚焦义青春“青春街舞加油站”。小演员们迅速集结,动感音乐响起,他们以满腔热情旋转跳跃,每一分努力都是对义乌形象的精彩诠释。小舞者朱昊然虽只有短短三分钟的表演,却凝聚了数周的辛勤排练。
在义乌植物园门口,义之情“拨浪咚咚加油站”迎来廿三里老年大学舞蹈班的阿姨们,她们身着红白相间的古典舞衣,手持红色拨浪鼓,演绎着义乌“鸡毛换糖”的传奇精神。拨浪鼓在她们手中翻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韵律与美感,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展现了义乌人民勤耕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I like it!”外国友人在经过义之声“燃情电声加油站”时,纷纷向飞鸟乐队挥手致意,乐队成员则以微笑回应,跨越语言的障碍,音乐成为最动听的语言,连接着不同文化的心。
在义活力“氧气少女加油站”,参赛者与观众互动热烈,镜头定格下无数美好瞬间。尽管凉风拂面,落叶纷飞,但舞蹈演员们身着短裙,笑容明媚,银蓝色的拉拉花球在阳光下闪烁,与选手们的步伐不谋而合,共同诠释了享受当下、热爱生活的体育精神。
这5处“义马”文化加油站,不仅为跑者提供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深刻地将马拉松赛事与义乌的城市脉搏紧密相连,让全球跑者深切感受到义乌的热情与真挚,留下难忘的文化体验。
全媒体记者 陈秋池
本版图片:全媒体记者 吕斌 王怿杰 傅柏琳 陈秋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