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海南养老社区,一日三餐自助、每天看海景……”最近,“养老院测评”在短视频平台上杀出了一条新赛道。可以看出,大众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正在攀升。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逐步转型发展、个人养老金账户“开闸”、低利率时代开启,“如何理财”“如何养老”不再是银发人群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做自己人生的CFO(首席财务官)”,这是中信银行给出的解法。将视角拉远,可以看见,作为业内较早开始深耕养老金融服务的企业,中信银行正在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体系。
近期,中信银行在上海启动了一场线上养老对谈,在谈产品和收益之前,“陪伴”成为该行财富管理服务的第一落点。
“老”话题的新讲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全国实施。政策导向下,金融机构已纷纷行动,推动养老金融服务发展。
实际上,养老并不是新的社会话题,但《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18岁至35岁年龄群体对个人养老储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并不强。
如何讲好、讲新“养老”这话题的故事,让不同年龄阶段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到养老的必要和重要性,尤显重要。
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认为,养老金融将成为财富管理的主流叙事方式。刚刚结束的“时光有信·老友季——上海站《都市养老新可能》”直播,就是中信银行财富管理新叙事下的一场养老金融圆桌,该行正尝试用最“潮”的方式和人们谈养老。
对谈间,“新型养老形态的必要性”“对于养老问题的提前规划”等话题跃然屏上。长寿时代到来后,中信银行正在主动触达和陪伴更多年龄阶段的客群,邀请他们一起加入到品质养老金融服务的对话和构建中来。
让“品质养老”真正实现
随着社会对养老话题关注度的提升,人们对养老生活的目标将从基础的、被动的“生存型养老”转向高质量、主动的“品质型养老”。
这也是中信银行养老金融的另一宣言:“品质养老 选中信”。
作为国内最早推出年长客户专属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于2022年搭建了“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起“一个账户、一套产品、一个账本、一套服务、一支队伍、一个平台”六大养老业务支撑。
同时,基于对居民养老需求的观察和对市场的深刻研究,中信银行不断提出创新解决方案。2023年,以“长寿时代 做自己人生的CFO”为价值主张,该行推出全生命周期财务规划的资产配置方法。
中信银行认为,“Z世代”群体(18岁至35岁人群)应建立“一张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平衡,为后面的养老储备积攒“第一桶金”;“中生代”群体(35岁至60岁人群)应打造“一本科学的养老账本”,通过中信养老账本帮助创富黄金期的群体更好地守住劳动果实,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为未来的养老支出做好储备;对于“银发代”群体(60岁及以上人群),要构筑“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通过合理规划实现养老资产稳健增值,保障养老支出具有可持续性。
基于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中信银行率先在行业内提出“平衡收支、预防风险、规划养老、长钱投资”的“四步法”,通过贯穿一生的财务规划,实现居民退休以后的生活质量保障。
陪伴成为第一落点
“时光有信·老友季”,这是中信银行最近六场养老对谈的主题。
话题设置涵盖了社会、家庭、财富、医疗、人文、心理各个领域;在地域选择上,则从东方明珠上海、到祖国首都北京、再到发展日新月异的粤港澳大湾区,还穿越了年轻群体活跃的成都、重庆、杭州等地。
中信银行正在做的,是在投资者主动询问前,就已经在他们最有可能看见的地方,放上了一份最有用的锦囊。可以说,中信银行在推动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上,不仅做到“有速度”,还更努力地在做“有温度”。这也是近年来该行强调的:让财富有温度。
各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情况下,个人财富保值增值是较大的挑战。此时,客户更需要专业机构、用专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中信银行策略是在客户洞察、财务规划、投资研究、资产配置、投顾服务上着力,通过数字化洞察,了解客户的需求,运用全生命周期财务规划的方法,结合投研能力,为客户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并且通过投顾服务触达客户、陪伴客户,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管理的保值增值。
例如,为解决年轻客群的“攒钱难”问题,中信银行上线“拿铁计划”理财定投功能,通过该计划降低攒钱难度,帮助年轻客户在人生初期创建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实现更多人生的理想。
中生代人群收入出现显著增长,人生踏入需要稳定规划的阶段,中信银行建议该人群尽快启动个人养老规划,这既是为投资者个人的科学养老账本做规划,更兼顾了该阶段人群普遍“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助力家庭财务目标实现。
在主动触达和陪伴下,客户所建立的信任度、活跃度、忠诚度,均会成为该行在同业竞争中的制胜核心。
“时光有信·老友季”直播还在继续,可以期待的是,中信银行正在尝试扮演更多角色,以一种更有温度的方式革新财富管理的模式。
全媒体记者 丁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