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巩地(今巩义)有位学者叫程本,学识渊博,名闻诸侯,孔子称他是“天下贤士”,后人尊称其为程子。
这天,南暇子去拜访程子,程子烹鲵请他吃。南暇子说,我听说君子是不食鲵的。
程子说,那是人家君子的事,与你何干?言外之意是,不食鲵就能成为君子吗?
南暇子说,我听说:人往上比,德行就会愈益宽厚;往下比,德行就会愈益狭窄。我不敢自比君子,但向往学习君子,有志于成为君子。
这件事,我是在《说苑》中看到的,后来发现《韩诗外传》和《太平御览》等书中均有记载。从成书时间上看,《韩诗外传》比《说苑》早得多,刘向是否采编于韩婴,不得而知。
鲵俗称娃娃鱼,因叫声似婴儿而得名。古代还没有保护珍稀生物这一说,君子所以不吃它,估计是于心不忍。孟子提出“君子远庖厨”,应该也是不忍亲睹杀生。他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君子远庖厨”也好,“君子不食鲵”也好,诠释的都是君子之道,讲的都是慈悲为怀、劝人向善的意思。
“君子不食鲵”这个典故所晓谕人们的,主要不是恻隐之心,而是君子之道,即处世哲学中的见贤思齐,努力向上。
程本所云,君子与你何干?有点像李璟看了冯延已《谒金门》词后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不过是转移话题的揶揄而已。程子是做学问的人,探求大道,不拘形式,所以才会反唇相讥:吃鲵就是吃鲵,没必要与君子挂钩。感觉上,程子比较旷达,并无臧否君子之道的故意。南暇子则比较认真,通过食鲵这件事,阐发君子的话题。
南暇子最终有没有吃娃娃鱼,古籍中没有提及,刘向写完程子与南暇子的对话就打住了。就像有些文学作品一样,没有结局也许是最好的结局,留下的悬念供您自己去脑补。
其实,南暇子吃没吃娃娃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主张做人要向君子看齐。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自己”,本意是不为外界影响所左右。从字面上看,并无不妥之处,但在理解与表达上有点模棱两可。怎样才算是“做自己”呢?若以“做自己”为托词,放任并迁就个人的自私与惰性,缺乏向上学习的动力,放弃努力奋斗的目标,就不可取了;标榜君子之名,却不践行君子之道就更不可取了。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主流价值观都提倡奋发向上。早在学习英模蔚然成风的年代,我在报章上就看到过类似“横不攀竖不比,老老实实做自己”的语录。这句话的意思是,横向上不与他人攀比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纵向上不与他人比较能力和成就,而是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从而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风气及人性使然,比较心理普遍存在,关键在于比什么、怎么比。听听程子与南暇子的对话,想一想,就会发现比中有方向,有高下。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大是大非问题时,不能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有意无意地降低做人的标准,而应积极地学习和践行君子之道,勇敢地批评与制止坏人坏事。这样一来,社会风气才能越来越好。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做自己。当心中生出比的念头时,不妨想一想,我是在和小人比,还是在和君子比?做自己,是把自己做成小人,还是做成君子?大节不能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