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没吃过苦,就不知道什么是甜。”回忆起部队生活,刘二刚感慨万分,“回过头来想想,部队生活才是真的甜。”
退役军人刘二刚,河南平顶山人,1989年入伍,2006年转业到义乌。在部队工作期间,刘二刚多次立功受奖,所带连队多次被评为标兵连队。转业后,刘二刚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线,负责接访、网信、调解等相关工作,成了大家公认的业务能手。
从军报国 锤炼刚强意志
1989年,刘二刚毅然决定报名参军。刘二刚坦言,从小到大,自己一直都有当兵的志向。刚好征兵机会来了,他就毫不犹豫地去了。
“小时候,我家附近有一个大操场,平时经常会有部队过来拉练。他们训练的时候,我就会在边上看,看得我是热血沸腾。”刘二刚说,其实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当兵的梦想。这辈子能够顺利当兵实现梦想,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回忆部队经历,刘二刚百感交集。“记得有一次武义暴发特大洪水,当地熟溪桥被洪水冲垮了。”刘二刚说,接到任务后,他们立即奔赴现场展开抢救工作。在湍急的水流中,他们争分夺秒地搬运物资、救助受灾群众,将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部队期间,刘二刚还参加过多次抢险救灾行动。“面对大自然灾害,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是军人,我们身后就是群众,没有退路可言。”刘二刚坚定地说,守护国家和平与安宁,就是军人职责所在。
访调联动 解决百姓难题
2006年,刘二刚被安置到义乌市司法局,成为城西司法所一名基层工作人员。随后,被下派到城西街道负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刘二刚介绍,做好基层工作,工作人员需要有深厚的法律基础、政策积淀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群众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邻里矛盾、困难救助方面的诉求日益突出。对此,刘二刚充分调研基层矛盾情况,并结合实践总结提炼人民调解等工作流程,“访调联动”促使社会矛盾“事心双解”。
“我们辖区有个俞大爷,现在只认我,逢人就说我好。”刘二刚笑着说,俞大爷家之前是住房困难户。为解决这个问题,俞大爷三天两头就往街道里跑。每次见到俞大爷,刘二刚总是会先给他泡上一杯茶,再耐心地跟俞大爷“汇报”工作进展,“你对大爷的态度好、肯听他讲话,大爷的气可能就已经消了一大半了。”
在街道工作人员和刘二刚等人共同帮助下,俞大爷家的住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刘二刚也成了俞大爷口里的“恩人”。“老百姓上门来找你,那肯定是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了。”刘二刚认为,基层工作一定要将心比心,帮群众解决好问题,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
法治建设 擦亮乡村底色
这些年,身为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的刘二刚不仅在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上表现出色,在助力基层法治建设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刘二刚协助市司法局、城西街道积极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工作,成功创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7个。刘二刚所在的城西司法所被评为金华市级“枫桥司法所”,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市拘留所工作室被评为省级金牌调解室。
据了解,城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市拘留所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工作室始终以平安法治建设为使命,充分发挥监管工作优势,并联合拘留所、派出所、街道、村委等共同创新打造了“望闻问切”调解工作法。
“为更好地开展基层法治工作,我们与拘留所建立了纠纷调解协作机制,共同做好与拘留所相关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刘二刚说,该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目前,已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起,其中疑难复杂纠纷近400起,涉及金额8000余万元。
工作之余,刘二刚还积极参与司法所的各项基层司法服务活动,如法律知识“比拼赛”活动、“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活动等。“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面临何种困难与挑战,我都会坚守职责,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刘二刚如是说。
全媒体记者 陈洋波 丁奕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