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状况:明明是大家一起做的决策,可是最后出问题的时候,却有人跳出来:“我早就说了这样不行,要不是你们,结果怎么会这样?”
有时候不小心撞到了别人,你已经很诚恳地道了歉,他还要不依不饶:“什么人啊,走路都不长眼睛的吗?”
就连你穿一些有个性的服饰,都有人说风凉话:“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穿成这样成何体统!”
明明不关他的事情,却非要横插一脚,肆意“点评”几句。仿佛在他面前,无论做什么都会被批评指责,虽然有时候也是一番好意,但却怎么听怎么别扭。
为什么,总是有人忍不住指责别人呢?本期《心灵护航》,我们通过身边的案例来看看“责怪”背后的心理动机,为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提供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
丈夫的指责,让她瞬间爆发
婚姻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有人可以勇敢面对,积极解决问题,但也有人却习惯将责任归咎于另一半,用责怪别人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自从和公公婆婆分开生活后,黄琳(化名)感觉自己并没有享受二人世界带来的自由快乐,反而因为家务分工,夫妻俩矛盾愈演愈烈。
黄琳和丈夫郑亮(化名)平时工作都非常忙,有时候黄琳会随手收拾一下,但时间长了,很多生活用品、衣物等都不能及时整理归纳,家里不但看着杂乱无序,而且也给两个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尤其是郑亮,总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东西而责备黄琳。
前几天,黄琳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她刚进门不久,郑亮也紧随其后回到家里。一进门,郑亮就开始对她严厉指责,说道:“看看这个家,乱得跟狗窝似的!我平时那么忙,根本顾不上家里的事情,你下班早一点,难道就不能随手收拾一下吗?”听到老公的责备,黄琳的情绪瞬间爆发了。长时间以来积累的委屈和疲惫,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一股脑地发泄了出来。
黄琳感到非常伤心,她不明白为什么婚前那个特别体恤自己的老公,现在却变得越来越不懂得心疼她了。她觉得自己平常的工作并不轻松,虽然收入不及老公,但是她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分担家庭的责任。每天早出晚归,她也在为这个家庭付出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老公的指责让她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被忽视了,这让她感到无比的委屈和失落。
习惯性责怪 让“失道者寡助”
职场中或者交友时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总是高高在上,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好像无论你做什么,在他们眼里都是错。你的一言一行低到尘埃里,也会被鸡蛋里挑出骨头。
梦雪(化名)是某单位部门主管,学历高、能力强,加上工作勤奋刻苦,很快得到领导赏识被委以重任。但因年少性格有些过激,对自己极度不自信,生怕出了差错,强大的心理暗示,最终导致她在近期的一个项目中出错,给单位造成不小的损失。“这么低级的差错,但凡有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句都不至于发生!”面对领导当众毫不留情的指责,梦雪感到极度羞愧,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在同事眼中,以往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梦雪仗着自己有管理权,总是直接责怪同事,或者抱怨合作方没有配合好,很少找自己的原因,这也让同事对她心生不满,看着梦雪被领导批得“狗血淋头”,不少同事心中是幸灾乐祸的。
这次工作上的失误,也让梦雪深刻自我反省,好像自己只要面对困难、问题、麻烦,就会本能地想要逃避,心里会害怕,害怕自己没办法解决,害怕事情会越变越糟,害怕可能失控……“习惯性责备别人的时候,至少我会觉得这件事我占了主动权,是我在控制的,好像这样做心里就会踏实一些。”她说,“现在我意识到了自己是有问题的,习惯性责怪别人伤人伤己,感觉自己陷入一个怪圈中,我也有些迷茫,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
为什么会习惯性责怪别人?
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但他永远都在怪你;出门忘记带伞被淋雨,指责你没提醒他;工作绩效不达标,怪罪是你没用害了他;只要不如意、不顺心,就撒火甩锅,把责任推到你身上……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部分人变成指责型人格呢?市中心医院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方向明介绍,在心理学领域,指责型人格指的是那些倾向于频繁地将问题和错误归咎于外界或他人的个体。其形成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常见行为可能表现为批评与指责他人、忽视他人感受、控制欲强、拒绝承认错误、缺乏同理心、防御性强、情绪压抑等。这种人格特质不仅影响本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方向明举例说,家庭教育当中,一些家长想让孩子上进,努力,一定要先让他感到羞愧,打击他们的自尊心来激发他们的斗志。试想,如果我们的家人、朋友先大大羞辱我们一番,然后告诉我们,他们的目的是“让你振作”,我们是什么感受呢?会被感动吗?会奋发向上吗?恐怕只会气得骂人吧!想明白这一层逻辑,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激励”孩子呢?
实际上,不论是想促使他人改变,还是表达自己的需求,指责都让我们越来越远地与初心背道而驰。
咨询师观点
提升自我价值,告别被内耗
身边有指责型人格者,你要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1.保持冷静
与指责型人格者相处久了,可能会因为经常被指责而出现挫败感,自己的价值感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当被指责型人格者攻击时,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接受、尽量去无视,不要被他们的情绪所左右,避免变得情绪化。
我们要多察觉到自己优秀的一面,保持自信,不要被他们的指责所影响。要多肯定自己赞美自己,自己其实不像对方说的那么差,自己还是很优秀的,就算有些缺点,也不至于如他人口中的那么糟糕。
2.表明自己观点
生活中总会有人借着开玩笑的名义进行指责批评、侮辱碾压,当你回击时反而又会被指责格局小、太小气。此时,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个玩笑让自己感到不舒服了吗?倘若不开心,那么,也没有义务要假装很开心。
所以,当对方出现无端指责、低级玩笑时,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理性沟通、避免激化矛盾,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让他们意识自己的言行对别人的影响。
3.多多赞美
方向明指出,实际上,指责型人格者尽管外在表现出强势,但内心往往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可能一直缺乏认同、缺乏关注、缺乏安全感。
我们不要把他们的指责当成是针对我们个人的攻击,可以尝试多多赞美他、给足他安全感,用更多的正能量覆盖他们的负面情绪。当然,这种陪伴并不代表无条件地认同他们的观点或者他对你的评价,而是去认同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双方心平气和,一个愿意倾诉、一个愿意倾听,这才是最有效的。
4.强大自己的心理
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情商来更好地应对指责型人格者。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表达情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欲望山庄》中说:“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我们总许愿说想被世界温柔以待,但是若想要世界温柔对你,你也要学会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