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

“老面姐”的包子情缘

王兰英到销售点了解市场情况和客户反映

▢ 全媒体记者 陈聪 文/摄

在上海做了15年老面包子的王兰英,被人称作“老面姐”。她的一天,是从凌晨一点开始。每天这个时候,王兰英的包子店就开始忙碌起来。她要赶在六点前,将一笼笼新鲜出炉的热包子往外送。

十五年来,王兰英和她的伙伴们销售了近亿个包子,是不少人每天必不可少的“舌尖上的美味”。许多人很好奇,王兰英的包子有什么过人之处?她的经营秘诀在哪里?她又是如何跟老面包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离开皖北 到沪创业

1998年,刚满18岁的王兰英,没等高中毕业,便带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只身来到大上海,想在上海闯一番事业。刚开始,她去锁厂打螺丝,到面包房当学徒,帮养殖场捞珍珠……省吃俭用整整四年,她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工作也变得相对稳定,当上了大卖场的招商部经理。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来说,足以自我满足了。但是,王兰英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趁着年轻一定要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2002年,王兰英出资把弟弟王辉送去了新东方学校学烹饪。三年后,她又千方百计把考了厨师证的弟弟送去百年老字号老正兴菜馆当学徒。懂事的王辉既勤快又好学,机缘巧合得到了上海锦江饭店的首任行政总厨萧良初后人的真传,拿到纯草本香料油熬制和汤包鲜汁制作的珍藏秘方。

开包子店 生意爆棚

2005年底,王兰英和弟弟王辉在上海浦东川北路上开起了第一家早餐店。

王兰英的家乡皖北平原,是我国面食的主产区之一。王兰英从五六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做包子,到了七八岁,就能独立揉面发面。

民间世代有用老面酵头作为酵引子发面的传统。没有“老面酵引子”,如果只是用现代工业培养的酵母替代发面,就做不出老面的味道。而“老面酵引子”的好与差,更是直接影响到包子馒头的口感和品质。

老面姐土包子所用的酵引子,正是王兰英定期从老家皖北农村寻来,独具风味。

凭着低温发酵12小时的老面技术,还有国宴总厨秘制汤汁和香料油的加持,老面姐土包子店虽然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开张伊始就生意爆棚,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开始排队,一天能卖出将近3000个包子。不到两年时间,王兰英就买起了汽车,并在老家阜阳市的市中心购置了房产。

成家后,王兰英先后在上海开了三家包子铺,同时投资了十余家连锁超市,产业越做越大。然而,三年疫情,王兰英的超市面临寒冬。2021年,王兰英离开上海,在金华买下房子,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慧眼独具 情定义乌

一日三餐,早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义乌是个快节奏的城市,王兰英觉得在义乌做早餐,更有前景。

2023年8月,王兰英就多次开车来到义乌考察,有时候在义乌一住就是个把星期。此间,她经常一个人凌晨五点在街上兜兜转转,看哪条街哪个小区哪个门店最先亮起灯光。然后,用笔一个一个记下,她一家一家去谈,筛选出合适的店作为老面姐土包子的合作伙伴,帮她把刚刚出笼热乎乎的包子卖给那些早起的人。

市面上的包子,尤其是大肉包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受人待见?主要的原因是制作工艺过于简单,面皮松散缺乏嚼劲,有的甚至拿预制的包子加热一下就拿出来卖;还有的原因是馅料不够健康。为此,王兰英特意找到华统集团的负责人,签下了全年的供货协议,要求华统公司精选高等级生猪后腿肉,每天现杀准时送到老面姐土包子的生产车间。王兰英说,她的包子店和包子车间都是开放式的,客人随时可以看见面皮发酵、馅料制作和包子蒸制的全过程。

新鲜出笼的包子最好吃,只有把现做现蒸热气腾腾的包子在第一时间送到市民手中,才能吃出老面姐土包子的美味。通过将近一年的筹备,王兰英在义乌的街头巷尾初步选定了数十个销售点,还在万达广场附近、浙铁绿城玫瑰园前面的春潭路上开出了第一家老面姐土包子旗舰店。王兰英相信,不久的将来,老面姐土包子能遍布义乌,走进义乌千家万户。

2024-09-30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93394.html 1 3 “老面姐”的包子情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