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市红十字会,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员,他不仅是“三献”工作的坚定推动者,更是亲身实践的捐献者。他就是退役军人付小东,自2009年转业至义乌市红十字会以来,始终奋战在“三献”工作的第一线。今年7月,他还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远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三献”工作是托起濒危患者、挽救和延续生命的“双手”,是群众与红十字会携手搭建的人道生命安全网,广泛动员群众支持参与是“三献”工作的重要工作环节。近年来,义乌市红十字会以“争创一流,彰显担当”为目标,始终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拓展传播渠道,营造工作氛围,依托阵地建设延伸工作触角,采取各种举措优化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全市“三献”工作水平。
作为义乌市红十字会“三献”工作的负责人,付小东坚守岗位十余年,紧扣生命教育主题,以红十字博爱周、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周、纪念日、节日、假日活动安排为主线,以打造生命礼赞阵地为载体,坚持上下联动,构建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式人道文化传播体系。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打通“三献”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付小东的带领下,义乌市红十字志愿者队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贴近群众需求,普及“三献”知识;坚持以培育队伍为重点,凝聚奉献力量,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以打造项目为关键,依托核心项目,推动持续发展。同时,付小东立足于本职工作,积极动员社会人道资源,筹集专项人道救助资金,走访慰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困难家属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困难志愿者,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对他们中的困难直系亲属子女进行结对帮扶和助学救助。
今年4月初,市红十字会联合多部门开展“致敬生命 义礼相颂”2024义乌市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大家通过集体默哀致敬、致祭文、诗朗诵、献花、系黄丝带等方式,向“大体老师”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义乌市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纪念碑也于当天揭幕,纪念碑屹立于一个开放的园区,碑上镌刻着对捐献者的祝词,它象征着捐献者的精神永存,代表们纷纷将鲜花摆放在纪念碑前,向捐献者们的付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沉的感谢。付小东说:“自2012年以来,我市已有158位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他们的无私奉献让众多的人得到帮助。对于捐献志愿者的大爱义举,我们希望通过纪念缅怀、规范流程、选树激励、人文关怀等方式,成为捐献志愿者贴心的‘娘家人’,也呼吁社会各界理解、支持捐献工作,弘扬他们大爱无私、志愿奉献的精神。”
今年7月,付小东从一个“三献”工作的坚守者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身体力行诠释“三献”意义。2020年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当天,在义乌市中心血站献血时,付小东和同事们相约一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后,他时刻等待着配型,无条件救助有需要的患者。经过初筛、高分辨分型检测、体检等环节,今年6月,付小东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其他捐献者来说,前期需要沟通和动员;而对于自己,就可以省略很多环节,不管是自身还是家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都非常了解,并且全力配合,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更大的福音。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感觉很奇妙,有一个人将和我建立血缘关系,使命感也油然而生,我要去救他(她)。”虽然付小东平时工作较忙,但他始终积极配合医院的安排,希望尽快能帮助到患者。7月1日,付小东入住金华市中心医院,并开始注射动员剂;7月5日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成为浙江省第1066例、义乌市第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也是金华市首例红十字会专职人员捐献者。
作为一名党员,付小东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献礼党的生日。而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他希望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