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本报讯 昨日,我市召开文化特派员工作推进会,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对全市文化特派员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16名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全部到位,将在两年服务周期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有清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上级关于文化特派员制度的指示批示精神,并解读《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随后,派出单位、结对镇街、市级文化特派员代表依次交流发言。省级文化特派员作派驻工作经验交流。
“文化特派员一定要考虑两年内能为村里做些什么,两年后又能留下些什么。要注重当地乡村的阵地、人才、机制的打造,形成文化循环造血功能。”省级文化特派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讲解员石小倩在会上作派驻经验交流。自5月派驻金华武义县熟溪街道溪里村以来,她通过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当地文化特色,认真倾听村民文化需求,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打造非遗旅游路线等工作计划。
据悉,16名文化特派员中,2名为省级文化特派员,4名为金华市级文化特派员,10名为义乌市级文化特派员。文化特派员将聚焦宣传文化工作这一主责主业,承担“1+1+N”系列工作,即在所驻乡镇(街道)范围内,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社区),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N项工作任务。N项工作任务包括7个方面: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文化人才培养与指导。同时,文化特派员与原工作岗位不脱产,服务周期为两年,每年要驻乡镇(街道)约100天,每个月至少要赴基层指导服务一次。
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目的是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推动文化赋能,促进精神共富,助力乡村振兴。接下来,我市将举办“一礼堂一品牌”路演展演,立足当地文化资源,指导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放大特色文化优势,持续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在推动新时代文化义乌工程建设中取得丰硕成果,为“打造典范、再造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