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屐齿印乌伤 史诗入画来

——聚焦义乌油画人

《小商品大世界—史歌》局部潜藏拨浪鼓造型

刘小生参加写生活动

楼志强综合材料绘画《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余辉《人生如戏之粉墨候场》

刘小生《夜宴5》

毕京晨《倍磊古村2》

楼健森《春之歌3》

义乌、海曙两地画家举行交流活动

一连数日,一则好消息在义乌油画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扩散:画家刘小生的壁画作品《小商品大世界——史歌》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目前正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展出。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义乌油画人喜讯不断:年后,刘小生的作品《新丝路·晨光》、余辉的作品《人生如戏之岁月静好》双双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不久前,叶永明的作品《开学季的新射手》入选浙江省第十五届美术作品展览……

这样的佳绩是很多人没想到的。7年前,戎科军、楼志强等人因为志趣相投聚在一起,组建了市美协油委会,引领义乌油画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目前,油委会已拥有会员25人,队伍虽然年轻,却是藏龙卧虎。”楼志强介绍,近三年来,油委会会员作品累计入选国家级美展20余次,入选省级美展达70余次。这些入展作品内容多样,立意高远,风格迥异,特色鲜明。“艺术源于生活。挖掘义乌题材,讴歌时代变迁,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楼志强如是说。

以时代发展为歌

“义乌的作品能在全国高手荟萃的盛会中脱颖而出,真是太不容易了。”7月18日,谈起《小商品大世界——史歌》的成功入选,楼志强仍然感慨不已。

据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作品展览,被誉为美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作品展共收到全国各地1807件壁画作品,经过评选后,仅有191件作品入选。

壁画《小商品大世界——史歌》宽80厘米、长8米,是名副其实的长卷。“要是全部展开,我这个画室都放不下。”刘小生笑着说,长卷由10个80厘米×80厘米的部分组成,画面呈现出暖色调,用红、橘、黑、白等色彩,铺陈出怀旧的风格,精心描绘了义乌从第一代市场至第四代市场旧址、义乌国际商贸城和铁路西站等时代发展的烙印之所。细细品味,画作中还潜藏着义乌精神的象征——白色鼓面、红色鼓柄的拨浪鼓。

“简直就是一部记录义乌市场发展的史诗。”画家余辉一句无心评价,触动了刘小生的心弦,遂给画作更名为“史歌”。

谈起创作的初衷,湖南人刘小生的思绪飘到了2011年。那时,他刚来义乌,出租车经过城中路附近,司机热情地介绍:曾经这个地方,一边是市场,一边是荒草。“我的脑子里就有了义乌人扛着麻袋做生意的宏大场面。”刘小生回忆,2017年,他带着同学逛义乌国际商贸城,从一区走到五区,沉浸式体验了“小商品的海洋”后,创作的念头更是疯长。2020年初,他完成了义乌第一代市场部分的创作。画面里记录了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的火热场景。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刘小生都在不断积累素材、完善构思,“成型的小稿画了好几张,不成型的画了多少就记不清了。”直至去年,他又开始继续创作,双脚就“钉”在了画室里,用油彩、丙烯、水泥和沙等材料,一遍又一遍地往画布上叠加、堆积,直到调和出想要的色彩,构造出和谐的图案。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整整一年,平均每天最少要画三四个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刘小生笑称,这样的状态“很义乌”。

“《小商品大世界》是一个系列。”在画室的墙上,一张纸片记录着刘小生的创作构想:综合材料《小商品大世界——圣物》、综合画种(年画)《小商品大世界——叙述·诉说》、粉画《小商品大世界——源起》……这些画作,有的正在创作,有的已经完成。

无独有偶。义乌油画人根植丰厚的商业文化,从中汲取创作灵感的系列佳作屡见不鲜。近年来,义乌人楼健森创作的《盛世安宁10》《商城印象5》等多幅油画作品先后入选浙江省级美术作品展。为了创作这些作品,他曾带着相机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地,步入大街小巷,记录了成百上千个瞬间。在这两个系列画作中,“国际商贸城一区东”“骑三轮车的送货人”等元素交织而醒目,热闹繁忙的市场氛围跃然而出,安宁满足的幸福扑面而来。

以乡俗文化为诗

在刘小生的画室里,一张题为《夜宴》的画作占据了左手边的大半面墙。据了解,《夜宴》系列的主题,展现的是义乌的餐桌文化,内涵丰富而广博。在刘小生的解说中,记者忍不住端详一番,只见充满质感的画面里,圆的桌、方的盘、立着的酒瓶,诸多熟悉的生活物品勾勒出了不熟悉的各种几何形状。自然又陌生,两种对立的情绪竟被和谐地统一了。

空暇时分,刘小生爱观察和思索,也会对着画作琢磨。“这张是《夜宴》系列的第一张画,创作于2019年,对我来说意义不凡。”他坦言,那段时间是自己画风转变的“涅槃期”,通过研修和临摹,自己一把推开了现代艺术的大门。“我打开了眼界,学会了在画面中去寻找几何形状。于是,就一刀斩断了前十几年坚持的写实、明亮的风格。当然,这个过程还是挺痛苦的。”刘小生突破画风,被大家称为“狠人”。

“《夜宴》目前已经画了8张,画一张就入展一张。”自此,他开始大踏步往前走,并不断突破自我。细数他的入展历程,5年内,各类画作接连入展省级、国家级大展已达26次。

与刘小生的“涅槃”不同,余辉创作的婺剧系列作品,灵感源于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个题材出现在我的画中,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他在留言中写道:从小生长的环境、触手可及的熟悉、深埋在骨子里的基因,都让我时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用油画的形式来表现最本土的题材,难免挣扎和迷茫。那就从养我的土地上,不断汲取养分,从历史、文化、传统、乡情中不断发掘。至今,他已经创作了《人生如戏》系列作品20多幅。

“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在义乌家喻户晓,而楼志强创作的综合材料画作《真理的味道有点甜》却让人耳目一新。“作品形式受西方非形式画法风格影响。运用了大面积的色块与线条交错,画面上看似‘缓和’,其实运用一些强有力的刮痕来表现翻译工作中伴随困难,并非简单之事。图示绘画语言在像与不像之间寻找自己的平衡点。”听了楼志强的解析,观者无不点头称赞。

以寄情山水为乐

身披朝霞,脚踏清风,约上三五油画人在曲径通幽处支起画架,伴鸟语花香采风写生……这于市美协油委会成员来说,是十分美好的场景。

“我们是一群纯粹的油画爱好者,大家聚在一起启发创作思路,丰富创作手法,不断尝试新风格。”刘小生介绍,每一次交流都受益匪浅。近年来,他坚持将民俗皮影戏、剪纸和木雕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呈现方式融入自己的油画作品中,创作了一幅幅精品佳作。

在一次写生活动中,楼健森曾有感于义乌新农村的新风貌,创作了《春》《春之歌》系列作品。这些画作通过平面化的语言形式,将江南的盎然绿意与阡陌纵横、路网健全、干净整洁的当代农村新面貌结合,绘就一幅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眼下,他又将目光和创作方向聚焦于乡镇的民情乡景,山水田野、林荫步道、老街商铺、新式楼宇……凡此种种,都成了他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

斑驳的墙、开裂的木、看家的狗……毕京晨的《倍磊古村》系列作品充溢墨色,在众多写生作品中独树一帜。

畅谈创作感想时,作为一个在义乌生活了22年的山东人,他感触良多:“回望过去,倍磊码头的兴衰仿佛都铭刻在这些破败的老屋里,回不去的老宅正是老一辈为之操劳一生的家业。距此不远处早已盖起高楼,但老人们每天都会回来浇浇花、喂喂狗。置身现场,我仿佛听到小商贩的叫卖、拨浪鼓的回响,还有不远处倍磊码头的嘈杂。”

在义乌生活得越久,刘小生越是对这片热土充满了崇拜和敬畏,也越觉得肩上责任重大。采访的最后,他直言,让义乌题材的油画亮相更多的平台,让中国油画在现代艺术中占据更大的分量,让东方美学被世界上更多人认可,需要一代又一代油画人不断努力奋进。

全媒体记者 左翠玉 文/图

2024-07-19 ——聚焦义乌油画人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73523.html 1 3 屐齿印乌伤 史诗入画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