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工会建到工地 服务送到一线

▢ 全媒体记者 龚盈盈

本报讯 “五一”假期期间,由市总工会开展的“工”心筑梦职工微讲堂暨百场红色电影下基层活动走进义乌高架站房建设工程工地,为一线职工送去电影《人在天涯》。现场,该项目建设者在施工一线“吃水果、看电影”,享受一场精神文化“盛宴”。

“工会成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福利、活动都多了,我们求助和维权更方便了,切身利益也更有保障了,有利于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到工程建设中。”该项目部一线职工小陈说。小陈有此感慨源于去年底,市总工会把建筑工地作为工作突破口进行了探索试点,建立了“临时工会”,把服务送到一线,让更多的一线建设者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温暖。目前,该“临时工会”已发展会员203人,而小陈也在第一时间加入工会。

该工程“临时工会”成立后,市总工会马上带去健康体检、法律咨询、节日慰问等活动,为职工、民工讲授权益保护、维权及健康常识、疾病防治等内容,一系列暖心服务进一步激发了一线工人的爱岗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工会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立功竞赛,通过赛创新、赛效率、赛质量、赛安全,达到提升队伍素质、责任意识、专业水平的目的。

工会作为广大劳动者的“娘家人”,职工在哪里,工会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建筑工地具有一定的临时性,竣工后就会解散,对应的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时间碎片化、流动性强、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的属地建会、线下入会等模式,难以适应此类劳动者的建会入会工作开展。”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这类群体参与工会活动难、享受工会服务难、维护合法权益难等问题,近年来,市总工会创新性地开展“临时工会”建设,不断将工作延伸到有需要的地方,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确保服务职工无死角。

如今,一些大型的灵活就业人员聚集的重点工程建筑工地陆续建立了工会组织。而市总工会通过重点工程的引领示范,为灵活就业群体入会及相关企业的建会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建筑工地“临时工会”23家。

义乌高架站房建设工程工地职工张娟说:“工会就是温暖的家,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当成了家人。我们会把工会的关心与支持化作施工的动力,为义乌高铁站建设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4-05-10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52371.html 1 3 工会建到工地 服务送到一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