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3月20日,美联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
在议息会议前,3月份不降息已经是共识,外界想了解的是,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的态度。
绝大多数机构的感受是:鲍威尔表态偏鸽。主要依据是,在被问及5月份是否会降息时,鲍威尔说,不排除这个可能性,当然,如果就业数据走弱,就更合适了。2024年1月份,对于同样的问题,鲍威尔的回应是,5月份太早。两个月过去,变化不少。
根据CME的利率预期跟踪工具,2024年预期是三次降息,降息幅度为75个基点。当然,也有机构认为,美国经济不错,降息会带来通胀压力。在本次会议上,美联储将2024年GDP从1.4%上调至2.1%,2025和2026年小幅上调。失业率则进一步下调,2024年从4.1%下调至4.0%。经济好,通胀看涨。美联储上调了2024年核心PCE通胀水平0.2个百分点,从2.4%上调至2.6%。
美联储如今的经济预测,全数高于彭博等金融机构的预期。3月21日,美国公布2月成屋销售数据。2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438万套,超出预期近40万套,创2023年2月以来新高。看来,美国经济确实比想象中的好。
美国确定降息
对非美国家货币政策影响巨大
瑞士生怕落在美国降息之后,让瑞士法郎走强,影响本国经济,提前动手降息,让市场非常意外。据华尔街见闻3月21日消息,市场原本预期瑞士央行维持利率1.75%不变,意外降息,比市场预期的时间提前了3个月,这也是本轮周期中,G10集团里首个降息的央行。
瑞士央行给出的解释是,之所以选择放宽货币政策,是因为过去两年半来的抗通胀斗争卓有成效。几个月来,通胀率已回到2%以下,处于我们认为的物价稳定范围内。根据新的预测,未来几年的通胀率也可能保持在这一范围内。
从2023年6月开始,瑞士CPI走势连续6个月增速在2%以下。瑞士央行的理由,很有说服力。瑞士不早不晚,在美联储3月份的议息会议之后降息,也是用心良苦。瑞士是美国疑似汇率操纵国名单上的常客,时不时就会被美国财政部盯上,说明瑞士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确实有帮助。
瑞士动手之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亚洲货币次日大幅下挫。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下跌0.76%;泰铢兑美元汇率一度下跌1.2%,为5个月来最低水平;韩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1.3%,创2月初以来最大跌幅。
据英为财经3月22日消息,人民币等亚洲货币突然下跌,主要因为瑞士超预期降息的影响,市场预计在瑞士带领下,发达经济体可能整体提前降息,全球货币比弱,美元反倒处于相对强势地位,亚洲以美元为锚的货币关系,纷纷下跌。
降息大战提前打响,美元确定降息,反而成了最强货币。这操作,让人闻到火药味,让人们最担心的是有可能出现的股汇双杀。
M2即将突破300万亿
人民币未来怎么走
3月21日,央行副行长在公开表态: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的操作自主性。
2024年前两个月,中国货币总量达到299.5万亿,即将突破300万亿,后续突破300万亿是大概率事件。
这么多钱去哪了?楼市没啥反应,股市已经有了些许反应。
据《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29.3万亿元,不但刷新了去年7月创造的28.8万亿元的历史纪录,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另据广发固收的统计,公募创新高的同时,银行理财规模也创5年来新高。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银行理财规模重破28万亿元,1月份至2月份累计规模增长1.24万亿元,增量创近五年来新高。据上观新闻,3月10日,2024年首批储蓄国债(凭证式)正式发行,居民大抢特抢,北京多家银行额度在上午售罄,大行额度尤为紧俏,仅1小时就被抢光。
资产荒这个词,跟随我们很久了。货币多,不知道该投什么。2021年之后,楼市、股市双疲软,资产荒愈演愈烈,国债市场、股市里的煤炭等高股息板块连续走牛,就是资产荒最好的印证。如何让人们除了工资之外,有盼头,有赚头,让大家安下心来有底气消费,这个问题很大。大到可以解决内需,解决经济动力不足等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