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大雪节气,中医教您养生

▢ 全媒体记者 何欣

通 讯 员 杨阳

尽管今年冬天来得比往年迟,但大雪时节已至,浙大四院中医师提醒,冬季养生知识还是要赶紧学起来!

人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对农作规律的描述,其实不然,这也是中医养生的四季规律。冬季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人类养生也应该跟着自然节律进行适当闭藏,减少消耗。《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对冬季养生的原文记载是这样的:“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起居作息上,冬季要早睡晚起,夜间早睡以养阳气,而到太阳升起之后再起床,可以避开清晨的寒气侵袭。尤其是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冬季气候寒冷,更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以免出现血压升高等问题。

运动方面,冬季运动前需要做好充分热身,运动中也要注意避免频繁、过度出汗:冬季气候寒冷,出汗的过程中皮肤腠理大开,频繁出汗不仅会导致阳气散失,还容易给寒邪可乘之机。

精神方面,建议保持情绪稳定安静,避免剧烈起伏。

饮食方面,宜“去寒就温”,饮食温热,忌食生冷。同时,还应减少盐分摄入。由于中医认为肾与冬气相通,相对而言冬季肾气较旺,而咸味入肾经,过食咸味易致肾气过旺,肾气太旺则可能损害心、脾两脏。

至于人们常说的冬令进补,可不是适用于所有人。老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但盲目瞎补,不仅打不了虎,还容易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中医讲究辨证,不仅看病需要辨证,进补也同样离不开辨证。阿胶、人参、铁皮枫斗、羊肉……“补品”那么多,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才是正确的。像本身湿热就重的人群,盲目进补不仅浪费补品,更可能加重体内湿热内蕴的情况。而阴虚患者如果再进补补阳药物,也可能会进一步伤阴。明确自己的体质之后,针对性进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冬季很多人有手足冰冷的困扰,这类人群中医多考虑是由于阳气不足或者寒凝血滞等引起,平时睡前可以多用热水泡脚温通经脉,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艾叶、桂枝、红花等中药熬煮后泡脚。

针对一些过分怕冷或者手足冰冷、泡脚效果不理想的人群,除了喝中药调理体质外,还可以选择浙大四院中医护理门诊的外治理疗项目。例如:督脉灸,将铺灸材料铺在这些位置,用艾绒点燃灸之以补充并激发人体阳气,从而达到温煦机体的作用。中药药饼灸,将中药磨成粉和面粉混合做成药饼,在治疗时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穴位把药饼放上去,并在药饼上用艾柱进行熏烤,借助热力和药饼的药力作用穴位,达到温通经脉、温煦机体的目的。

2023-12-09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10708.html 1 3 大雪节气,中医教您养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