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绣湖

◆随行漫记

湖光山色两相宜

金香娟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时光无声,落叶无痕,回眸间,深秋已经在万物中烙下了深深铭印。我言秋日胜春朝,觉得凉风习习甚醉人,于是,午后时分,我徒步走进了北京紫竹院公园。紫竹院公园是历史名园,全园占地45.73公顷,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以竹为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踏入园内,目光所及处湖光山色,水波粼粼。紫竹院公园的西门,午后便聚了许多游人,他们停驻湖边,或对湖面沉思,或伸展腰身,或结伴行走,享受休闲时光。

湖边漫步,微风搅动着平静的湖面,远方的高楼,远处的喧嚣,这一刻,离我很远。虽然是深秋时节,紫竹园内依旧翠绿苍劲,似乎还未受季节变迁的影响。总有一些生命,会逆着季节而行,似乎并不惧怕光阴这个催手,不想老去,只想永葆青春。

走着,走着,我就走到了紫竹禅院跟前。院门紧闭,红墙无声,青石板的台阶上铺开秋天的落叶,竹影在墙内摇曳。门上的对联,似乎在劝红尘中人将万念了却。那扇拱形的门,我却不想探进,我本红尘人,心亦在红尘,会禅意深深,只是此身此心,羁绊在红尘,便不作他寻,陶然忘机时,已是追梦人。

路过禅院,踏过时光的痕迹,我将目光停留在一排排用于游玩的仿古小船之上。垂柳遮挡了我的目光,小船与湖面辉映着一段秋光,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适合心的放养。

沿着两旁竹子簇拥的游步道前行,看到了一位居士镌刻的碑文。碑文上的字迹清晰可见,每一个字有力而苍劲,久经岁月的洗礼,碑体已经发白,海枯石烂,原来不是传说。

欣赏过碑文之后,我来到一组以中国象棋文化为底蕴的雕塑园,蹲在一处刻有“踏海征东”的雕塑棋说明牌前许久。楚河汉界,朝代更迭,金戈铁马,浴血沙场,历史一直是由人书写的。

再往前走,邂逅一处雅致的绿色长廊,在竹林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紫竹院公园到处可见青翠葱茏的竹林,它们高矮不一,有的粗如指节,有的粗如小碗口,这些竹很多是南方移植来的。以竹为特色,竹子遍地且品种繁多,紫竹占比高,公园因此得名。仰望这些苍劲的竹,我想到了苏东坡,想到了四君子。竹,破土而出,耐严寒,中通外直,虚怀若谷,这多么富有禅境。

不经意间,走到了刻有“箫声醉月”的石碑前,上有甲骨文和楷体简介,我独记住了那句“水上有明月,水下明月浮”。明月照古今,千年复千年,只有我们才是红尘过客。

过了拱桥,映入眼帘的又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食街就深藏在密林中。“食街”两字勾起了我的食欲,挑份迟到的午餐,见餐厅内三三两两坐着聊天的食客,内心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这里有水,有桥,且亭、阁、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显示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完美融合,能在安静有禅意的竹林内享受美食,甚是惬意。

从食街出来从左穿过竹林,看到的是竹子做的风车,风车和菊花相映成趣。

箫声醉月,亭台水榭,一簇簇盛开的菊花,色泽各异,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开得鲜妍,开得热烈。在紫竹院公园的东区,我以为误入了一片花海,不承想,竟邂逅了一次菊花展。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不刻意反而拥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清香盈园,美与幸福的感受,在我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别过菊花展,行至荷渡口,我看了又看,望了又望,湖光秋色都映在了心上,尽管只是匆匆一游,却邂逅了如此秋色,共舞翠竹,细赏金菊,于是乎,好像世间万物已一一入怀。

2023-12-06 金香娟 ◆随行漫记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09818.html 1 3 湖光山色两相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