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

竹编九进故宫 三代匠心传承

——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

《关爱》

《骆驼》

《八仙竹丝花篮》

三代传承人在研究竹编创作。

《大花轿》

《百鸟朝凤》

三代传承人在故宫倦勤斋前合影。

▢ 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 文/图

前不久,现年79岁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刚刚从北京回到义乌,“短暂停留之后,我即将飞回北京。目前,我的孙子还留在北京故宫做修缮工作。”

在一个温暖的冬日,记者来到位于城西街道七一村的何福礼竹编艺术馆。这里陈列着的一件件竹编艺术品仿佛有生命一般,与时空对谈,为岁月增辉。这些作品都出自何福礼之手,谈话间,他道出了自己与竹编结缘以及九进故宫参与修缮工作的故事。

与故宫的不解之缘

“过去想都不敢想,我这么一个民间的竹编工匠,能到故宫参与修缮工作。这是我60多年竹编生涯里最重要的使命任务。”何福礼说。

他与故宫的缘分,还要从2004年说起。那一年,故宫着手修复倦勤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竹编名匠,并开出了3道考题:鱼鳔胶怎么做?“反簧”雕刻怎么做?竹丝镶嵌怎么做?三道考题,他都轻松过关。

“故宫里的作品出于当时全国最顶尖的一批工匠之手。能被选中去故宫参与修缮工作,是对东阳竹编技艺的一种认可。”作为竹编(东阳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言及此处,何福礼很自豪。

自此,6年间,何福礼每年带着儿子何红兵进京,在故宫参与修复倦勤斋,每次持续3个月。“这段在故宫参与修复倦勤斋的经历,让儿子的竹编技法和眼界都提升了一大截。”

何红兵是东阳竹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告诉记者,故宫的红墙犹如天然屏障,隔开了人情世故、纷纷扰扰,让人可以安静地与竹编对话,与那些久远的年代和历史人物神交。

据何红兵介绍,乾隆年间,老祖宗的竹编技法已经先进到令人咋舌。各种跨界元素的混搭堪称巧夺天工,不仅有玉器与竹编的混搭、瓷器与竹编的混搭、字画与竹编的混搭,甚至还有珐琅与竹编的混搭。

“修文物是以旧修旧,颜色一定要一样。比如凉席,修好以后看上去要跟没修过一样。”何福礼介绍。

据了解,目前,何福礼团队已相继完成倦勤斋、符望阁、矩亭等修缮工程,并修复了故宫里的一些家具。

与竹编的美妙邂逅

何福礼出生在城西街道七一村,15岁跟随师父到东阳竹编厂学艺,从此与竹编结缘。那时候,东阳竹编厂主要制作面包篮之类的日用品。竹编篾丝细如发丝、柔若绢布,整个编织过程比织布还要慢,比绣花更费劲,非常考验人的眼力、手力和耐力。何福礼并未知难而退,而是谨遵师父教诲,严格要求自己,夜以继日勤学苦练,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他在追求精品创作的同时,主动将竹编艺术融入生活。在何福礼竹编艺术馆生活用品单元,陈列着水壶、竹篾、竹篮、竹篓等百姓日常生活所用的竹编器物,其陈设还原农家布局,凝聚匠人巧思。他还将竹编工艺延伸至紫砂壶、家具、配饰等物品,精编的手拎包成了众多时尚女孩的搭配新宠。

几十年来,何福礼独创多种编织手法,一系列作品轰动业界,其主持编织的《九龙壁》获百花奖珍品金杯奖,《望月楼》获国际艾琳金奖,这两个奖项均为行业内最高殊荣。1997年香港回归,舞龙是一项重要仪式,何福礼受邀带队特制竹编作品《工艺长龙》,全长达2500米,需要4000多个成年人共同舞动,创下世界最长舞龙吉尼斯纪录。

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已在省级、国家级展览与比赛中获得特等奖、金奖以及精品奖等多项荣誉,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竹子博物馆等权威展馆收藏。

与后辈的守望传承

延趣楼位于紫禁城东北隅的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是清代中期皇家园林中造园艺术和装饰艺术的代表。相较之前的八次,这一次,何福礼组建了更精锐的团队,祖孙三代一行九人,主打的关键词就是“传承”。

“挑战还是蛮大的,有的地方几乎没有样本,只能完全根据各种资料图片进行推测,修旧如旧。但只要努力,最终都能完成。”回忆起这些年的修缮经历,何福礼有些感慨。

虽然是第九次去故宫了,但临行前的材料准备工作,何福礼一丝一毫也不敢马虎。细如发丝、柔若绢布的篾丝早已削好,部分作了碳化处理,易于保存。临行前一天,何福礼还在准备胶水材料,用的是纯天然原料。他介绍,古人用的胶水是鱼鳔胶,一种用鱼肚做的纯天然物品,不含任何化学成分。一大早,他就精选上好的黄鱼鳔,用粽叶裹起来蒸煮,待鱼鳔渐渐化开,再用锤子敲碎,糊在竹筒上,晒干带走。

何红兵和父亲一样,也是第九次去故宫参与修缮工作。在他看来,这一次意义非凡,过去只是两代人参与,而这一次又带上了第三代何凯舒和何乐为,祖孙三代同行更凸显了传承的意义。“我父亲快80岁了,故宫的修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来如果故宫需要,我们后辈也能顶上,传承父亲的使命和责任,通过修缮故宫,把竹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在何福礼看来,传承这件事,比什么都重要。一生燃烧到极致,是每一位匠人的执念;而比极致更可贵的是,留下火种的匠师之风。“下一次故宫的修缮工作就交给后辈了,让儿子带上孙子,我就去指导一下。这就是传承,有传承才有发展。”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何福礼说。

2023-11-21 ——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05153.html 1 3 竹编九进故宫 三代匠心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