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4-5连版)

打卡市内街区各类“文雅事”

第一站:市图书馆

9月24日下午,记者注意到市图书馆周围的车位停得满满当当,走进图书馆发现各楼层的各个区域,前来阅读“充电”的人络绎不绝。

在图书馆一楼的绘本借阅区与少儿借阅区,市民陶玫正带着孩子看书,“每周都会陪孩子来看绘本,给孩子讲《乌鸦和狐狸》《我是一颗小种子》《小猫钓鱼》《逃家小兔》等经典故事。图文并茂的绘本会让小朋友爱上阅读。”

据悉,少儿借阅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藏书6万余册,阅览座位200余个,期刊100种,并配有听书机、电子阅读本等数字阅读设备12台;绘本借阅区面积500余平方米,藏书3万余册,阅览座位100余个。设有儿童互动体验区、报刊阅览区、数字阅读区、休闲阅读区、自修区、读者沙龙区、阅读分享区等功能区块。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读书能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远行的日子,陪孩子读书吧!

第二站:市文化馆

市文化馆配套有剧院、美术馆、非遗馆、摄影棚、培训室、排练室,还有户外的下沉广场,已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

国庆期间,文化广场剧院将推出话剧《挺好》升级版《他和她》。该剧是乌镇戏剧节“小镇奖——最佳戏剧奖”《挺好》升级扩充内容而成的作品,展现了三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质感的生活片段,用“聊天”作为整部戏的载体,支撑起绵密的日常,以一种“温暖、质朴、细腻”的反戏剧传统方式阐述生活,细细品味,给人留下长久余韵。

亚历桑德罗印第安音乐会《最后的莫西干人》直击人心。印第安音乐家亚历桑德罗将身着不同的美洲原住民服装,通过盖纳笛、盖纳箫、安塔拉、巴斯托排箫、马耳他排箫等罕见的印第安特色乐器,伴以纯天然材质的摇荡器,带来一场直击心灵的演奏,展现遥远的印第安文明。其中,主题曲《最后的莫西干人》有着全网超11亿的热度,给人以震撼的音乐体验。

儿童剧《米小圈之李白白不白》改编自儿童畅销图书《米小圈上学记》系列,原著作家北猫监制,匠心独运,知名编创团队精心打磨,主角米小圈、姜小牙、铁头齐亮相,巨大的异型书本、若隐若现的对话框等数十种布景呈现别具创意的舞台效果,陪伴孩子沉浸式学古诗词。

儿童剧《体育场的流浪猫王》讲述一群流浪动物共同守护家园的故事,由国内顶级制作团队原创制作,荣获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展演等多个奖项。绮丽舞美和多媒体相结合,集奇幻、冒险、温情于一身,是为孩子定制的热血英雄梦,催发孩子对成功定义的理解,让孩子收获勇气和自信。

第三站:市非遗馆

走进非遗馆序厅,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红糖鎏金”雕塑。雕塑自下而上旋转而升,如同层层红糖流淌,由跳动不息的文化脉搏之精华凝聚而成,流向四方,展现了义乌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往里走,可以看到成排的木活字元素造型墙,立体生动地展示了义乌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名录,包括义乌木雕、十八腔等,以及颜乌、傅大士、宗泽与火腿等传统历史故事。

非遗馆还原了义乌的民间街巷,通过投影、硅胶人、触摸框互动桌面等方式,让市民们切切实实置身于当年的民巷中,感受道情曲苑、锣鼓班、迎龙灯、百子灯等传统习俗,重回过去。与其他地区“博物馆式”的静态展现方式不同,义乌非遗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展示、历史影像、场景还原、视听播放、手工体验等多元表现形式,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活起来”“动起来”,具有生动贴切的真实感。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庆期间,市非遗馆开展“非遗周末聚”非遗项目展示活动,邀请市民走进非遗馆,在参观、学习各类非遗展品展区的同时,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感受诸多的传统非遗技艺。

第四站:江东报晓书苑

国庆假期,有人选择外出旅行,有人选择徜徉书海,“文化过节”逐渐成为大家的一种选择。

9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江东街道江东四区65号的报晓书苑,这里的环境静谧洁净,木制家具散发着大自然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着书香与咖啡交织的美妙气息,氛围感十足。市民们捧书静读,乐享徜徉书海的美妙时光。

“在这个城市书房看书真惬意,可以喝咖啡,看累了还可以到鸡鸣山爬山锻炼身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采访时,市民朱敏告诉记者。

一位家住附近、带着孩子来看绘本的宝妈说:“这里绘本丰富,还经常举办亲子创意手工活动,大家都很喜欢这里。”

这家书店之所以能吸引诸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前来打卡,还得益于这里仪式感和氛围感拉满的阅读环境和极富参与感的主题活动。据悉,这里不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手工创意、沙龙等活动,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引人入胜。

目前,报晓书苑的藏书超过4000册,书苑采用了RFID智能化图书馆自助设备,配置自助门禁联动系统、自助借还书机、安全检测通道、智能监控系统。读者可刷卡或扫码(开通借阅功能的义乌市民卡、身份证、电子社保卡、微信公众号读者电子证)自助进门、自助借还书。

第六站:小众咖啡馆

在义乌的大街小巷,一些咖啡馆特色鲜明、颇具情调,非常适合在假期约见好友,听听老歌,感受沁人心脾的温暖。9月22日,记者走进江东街道临江社区龚大塘悦桂坊街区,这里汇集了鹤咖啡、小喜咖啡、小也咖啡等众多时尚咖啡馆,吸引了一波波粉丝。

“咖啡与书籍,最好的伴侣。”“90后”陈女士说,看书时泡一杯咖啡,浓郁的咖啡香把所有的纷扰一扫而光,而书籍是它的知音,把所有的想法沉浸其中。“你看,前面就是江滨,喝完咖啡到江滨走走,看义乌夜景,多美!”

茅台美酒加咖啡,这或许是当下最时髦的那一杯!城市的发展变化,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现如今,义乌的咖啡市场百花齐放。“毕生所求,咖啡自由。”“人生无解,多喝拿铁。”“日日是好日,今日喝美式”……从前,咖啡仅是简单的饮品,而今,它更像精神世界的“补给站”,人们倾向于用它为办公、自习、休闲等多样化场景增色添味。

除了悦桂坊街区的咖啡一条街,还有许多藏匿在街头巷尾的宝藏店等你来打卡。

咖啡馆的风格是多变的,但带来的宁静与舒适却不曾改变,让我们在“十一”假期,约上三四好友,点上一杯咖啡,感受这份如期而至的“小确幸”。

第五站:佛堂老街韵和书苑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诗酒茶”是中国人的风雅事,而茶与书又是绝好的“搭档”。走进佛堂老街浮桥头的韵和书院,空间通透明亮,浓郁的宋代书院特色,成为许多游客喝茶看书的休闲地。

“我很喜欢这里,很有文化气息,设计感很强,有很多好书。在这里坐一坐,看看书,感觉很好。”一位正在书院里看书的女青年说,佛堂老街近在眼前,看看书,逛逛老街,既安闲又快意。

据悉,主题馆请了国内著名设计师高鲁东先生改造设计,空间通透明亮,突显出宋代书院的影子。可以说,崭新的书院,每一处布置都倾注了主人的心血,满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在这里,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随意找一处舒服的座位,让思绪缓缓沉入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休闲的时光便这样流淌而去。当然,如若能品一杯香茗,心境一定会变得更为高远。

书茶一体,书茶一味。人生需要仪式感,阅读需要氛围,作为市图书馆茶文化主题分馆,韵和书院拥有传统文化图书3500多册,与各阅读点实现通借通还。除了提供公共阅读空间外,还不定期开展配套非遗体验、沙龙交流等活动。

韵和书院的镇院之宝——一套文渊阁版《四库全书》的影印版,是目前国内最全的一套四库全书,共1184册,它的原版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23-09-29 第一站:市图书馆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91875.html 1 3 打卡市内街区各类“文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