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降准当天,央行连续大动作,开展13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9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13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央行还进行了3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此前为2.15%,中标利率下降20BP。
年内再降准,什么信号?
本次降准为年内的第二次全面降准。近期政策持续发力,市场对于经济修复预期回暖,市场利率也逐步上行,资金面流动性出现一些缺口。因此,市场对于降准其实并不意外,但对于此次降准节奏之快,多少还是有点超出市场预期。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进行资金清算,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旦央行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被要求存放在央行处的资金就减少了,便能释放出更多资金到市场上面。所以降准最直接的影响是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
根据测算,此次降准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而降准落地当日有4000亿MLF到期。所以降准释放的这部分资金,首先会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当天到期的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通过降准来置换MLF,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资金成本,填补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缺口。
再往深一步,通过金融机构向资产端传导,市场流动性的提升有助于引导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换句话说,企业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拿到更多的钱来发展生产了。因此降准体现的,不仅是对金融机构,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与呵护。
全面降准对冲流动性扰动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前瞻适度。此前已有不少市场分析认为中长期流动性出现短缺,采取降准等手段对冲近期流动性扰动因素是一种合适选择,此次降准并非意料之外。
9月中旬流动性面临地方债发行、税期高峰、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明显加大。地方债发行已在提速,继8月发行1.2万亿元后,9月还将发行超过1万亿元,金融机构认购缴款抽离大量流动性。每月15日前后也通常是缴税高峰,流动性压力会阶段性增大。9月还是季末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也会使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受缴税、发债缴款等多重因素影响,近一段时间银行间存款类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总体在略高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水平运行,且与隔夜利率利差收窄。
专家认为,央行在统筹权衡好中长期流动性供给的同时,选择流动性需求最为亟须的时点,及时出招,呵护市场。此次降准,及时优化了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起到了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作用。DR007将继续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
支持通胀指标温和回升
对于本次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始终坚持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稳固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根据市场人士预计,此次降准释放了超过50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总量适度,既能缓解短期流动性需求,又可在未来一段时期,持续补充信贷增长、现金投放、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补缴等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体现了央行精准适度为银行补血,精心呵护市场流动性的积极信号。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保持基本稳定,没有“大水漫灌”。
专家还指出,随着市场信心恢复以及政策传导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循环畅通程度提升,近期通胀已出现积极变化,8月CPI同比由负转正,PPI同比降幅也连续2个月收敛。此次降准持续增强了金融支持扩大内需的后劲,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好金融资源的先期带动作用,支持通胀指标持续温和回升。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此次降准之前,央行已于今年3月27日开展过全面降准,今年以来央行还开展过两次降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明显。央行数据显示,1-8月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也大幅下降0.95个百分点。
近期宏观政策组合拳果断连续出手,财税、房地产、货币政策接连发力,市场预期明显好转,但经济回升弹性仍有待增强。
央行连出降息、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大招后,年内二度降准,将继续接力体现政策支持效应,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的资金投入,宏观指标将呈现更多积极变化,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往后看,今年两次降息、两次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将脉冲式持续释放。
业内人士表示,经济复苏是下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回暖的一个重要基础。央行此次降准表明稳增长政策正在不断发力,逐渐落地,有力提振市场信心,有利于推动股市企稳回升。
降准同天,央行连续大动作
降准落地当天,14天逆回购重启并“降息”。9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13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9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当天有3630亿元逆回购和4000亿元MLF到期,净回笼资金3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13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央行还进行了34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5%,此前为2.15%,中标利率下降20BP。综合市场分析来看,与降准等宽货币工具配合,重启14天期逆回购主要是应对季末短期因素对资金面扰动,有利于继续促进市场主体的信贷成本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后续政策空间仍然充足,会否降息将取决于年底前宏观经济及楼市走向等综合因素影响。
降准叠加MLF续作加量以及重启14天逆回购并“降息”,释放出清晰的稳增长政策信号。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政策组合拳落地推动下,9月新增信贷、社融有望延续大幅回升势头,市场利率水平攀升态势也会受到有效遏制,有可能转向稳中有降。
后续,还会有降息吗?中金研究报告则预计,年内LPR仍有降息空间,幅度为5~10BP,形式可能为MLF带动LPR下调,也可能为MLF保持不变、LPR单独下调。东方金诚王青预计,降息仍在政策工具箱内。未来是否会继续下调MLF操作利率主要取决于年底前宏观经济及楼市走向,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考虑到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内物价都会持续处于偏低水平,也为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