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再悟“义乌发展经验”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八八战略”指引下义乌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实践研究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来,指引浙江发生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精彩蝶变,引领浙江探索出一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放眼浙江,义乌作为“改革发展排头兵”,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我省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义乌改革实践

义乌市按照“一个市+片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的理念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城乡产业、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党建引领的一体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义乌探索实践。

(一)坚持要素双向流动,破除发展建设壁垒。

一是推动科技人才要素流动,开展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以数字化、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完成提升改造数字化种养基地5家,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机器换人”示范基地3个,建构现代化农业体系取得扎实进展;深入实施“两进两回”,完善“一村一青年委员”制度,有效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推动项目投资要素流动,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进市级统筹、国企结对项目,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惠及全市112个行政村;开展“百村电商”行动,积极培育电商专业村、电商镇。三是推动土地资金要素流动,开展全域土地整治、低效工业用地专项整治,为产业平台提供有力要素资源;深化农业标准地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累计引进落地高质量农业标准地项目395个9.8万亩,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力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全市行政村推广覆盖率达100%。

(二)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提高城乡建设水平。

一是规划超前、统领全局。率先在全省开展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率先在全国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积极开展“多规合一”的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编制,完善城乡公共配套。二是制定标准、持续改革。聚焦城乡融合发展诸多要素,在全省率先发布城乡融合“义乌标准”。结合未来乡村发展愿景,形成10大体系、40项指标、8大应用场景、12项标配组成的城乡融合特色标准体系,推动城乡要素互动、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走出一条全国领先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三是夯实基础、提升环境。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统筹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

(三)坚持公共服务均等,促进城乡共建共享。

一是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城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开展“稳就业惠民生”攻坚行动,助企纾困、深化重点群体帮扶、强化“义起创业”品牌效应三线并举。二是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教育资源供给拓展明显。大力开展实施“教育倍增计划”。三是城乡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着力打造浙中医疗高地,建成浙大四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3个医共体;实施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和村级卫生服务标准化改造。四是推进文化资源普惠共享,迭代升级“浙里长寿”应用、兜底性民生保障、社会救助“一件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改革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项成果得到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肯定与推广。

(四)坚持强村富民改革,打造城乡共富样板。

一是构建共富机制。打造新型帮富共同体,创新强村公司发展模式,健全“村书记+项目”带动发展机制,加大对薄弱村产业、土地、资金、人才、政策要素的倾斜。不断完善“飞地抱团”共富机制,积极发展跨村、跨镇(街道)的多村联购联建“飞地抱团”项目。二是创新共富模式。创新“一镇一策”助力模式,制定《义乌四个加快发展镇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四个加快发展镇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三是打造城乡共富基本单元。全域打造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加快市镇村三级纵向贯通、社区乡村横向共享的标准化智慧平台建设,实现公共交通、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幸福生活圈”全覆盖,初步形成未来乡村产业“蜂群”矩阵。

坚持改革实践经验,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必须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推动政府有为群众有感。

政府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大主体,在不同的激励和运行机制中,两者的关系处理始终介于动态博弈状态,其功能边界的收缩延伸促使城乡关系不断演进。借鉴义乌改革实践经验,城乡发展要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政府,一是承担起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未来乡村的主要责任,牢牢把握发展主导权,适时提出重大战略举措,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通过构建领导机制、体制创新,有效地整合资源、制订规划、组织实施,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同时,政府必须尊重市场规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合法权利和合理诉求,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者之间互补、合作的良好格局,合力解决实际进程中的困难。

(二)必须坚持产业驱动,着力塑造优势产业发展动能。

产业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借鉴义乌改革实践经验,需要围绕优势产业展开布局。一是加快提前谋划产业发展规划。从更长远定位、更高视野、区域性未来产业发展走向及城乡之间内在联系,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基础配套和人口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安排和利用。二是持续优化城乡产业形态的合理布局。在城乡互动中探究和拓展城乡融合发展时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三是不断扩展产业市场空间,构建产业形态新格局。巩固保持原有传统产业优势,扩展产业形态新格局,为第二、第三产业引进升级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实体平台,为未来城市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载体。

(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着力实现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真正城乡融合的同时,也是城乡居民利益得到保障、价值得到彰显的过程。义乌始终坚持“以工哺农、以商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发展,在发展理念上实现以“输血式”扶持策略向“造血式”扶持的突破,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幸福感提升。一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尊重群众意见,持续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二是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功能分区建设以及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不断健全村庄分类布局体系。三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创新各种财产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标准地改革,最大程度激活土地资源潜力和价值创造。四是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和落实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使农民群体也能充分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和福利。

楼媛英(作者系中共义乌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2023-09-11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83128.html 1 3 “八八战略”指引下义乌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实践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