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日报记者 楼盼
全媒体记者 李爽爽
本报讯 昨日上午,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金华建设推进会召开。金华市委书记、市美丽金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朱重烈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引领区”主线,锚定生态环境优质可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环境治理整体智治、生态文明共治共享“五大标志性成果”,持续壮大绿色经济、创新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繁荣绿色文化,为高质量赶超发展厚植最亮丽生态底色。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讲话。金华市市长、市美丽金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邢志宏主持。陈玲玲、宋志恒等金华市四套班子领导,金华市法院、市检察院负责人等出席。会上,义乌市获颁2022年度美丽金华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市、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优秀市。
朱重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一个根本保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融合贯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和开创性实践意义,循迹溯源习近平总书记对金华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坚定不移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美丽金华建设所处的坐标方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美丽金华建设工作。
朱重烈指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金华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年来,历届金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绘就了生态优美绿色画卷,打开了“两山”双向转化通道,形成了全域美丽空间格局,构筑了系统施治制度优势,塑造了先行示范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了从“绿色金华”到“生态金华”再到“美丽金华”的发展跃升。但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坚持靶向发力,切实补齐短板。
朱重烈强调,要攻坚突破重点领域,以示范引领姿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标杆。要紧抓污染防治重点,突出系统防治、精准防治、源头防治、依法防治,实现更高水平生态治理。要聚焦绿色转型关键,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有序实施“双碳”行动,持续加快“两山”转化,发展更高质量生态经济。要树牢绿富和美导向,推进国土空间大治理,建设美丽浙中大花园,推进和美乡村大提升,打造更高标准生态家园。要坚守风险防控底线,全面提升风险处置能力,全域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全力做好环保督察整改,筑牢更高层次生态安全。要突出文化引领作用,打响生态文化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弘扬更高品质生态文化。
郎文荣对金华生态环境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强调要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中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篇”,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增色添彩。要突出系统治理,坚持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贯通,保持环境质量高位稳定改善。要突出要素赋能,校准把住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要突出分类施策,打造绿色生态空间格局,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突出联动联创,在产业生态化经营上动脑筋、创精品,在生态产业化上抢先机、谋出路。要突出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高效协同工作模式,集聚各方资源推动生态领域改革攻坚取得更多首创性、标志性成果。
邢志宏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要提高站位学深悟透抓落实,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市域标杆。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抓落实,深入推进水泥砖瓦、复合布加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强化蓝藻联防联控,提速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要实干争先示范引领抓落实,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绿色低碳国际枢纽城”先行品牌建设等重点,积极打造在全国、全省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我市领导王健、叶帮锐、丁政、陈小忠、骆华勇、蒋涛等在义乌分会场参加会议。
会后,市委书记王健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部署。王健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高质量推进美丽义乌建设,实现美丽浙江建设“七连优”,力争“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二连冠”。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蓝天保卫行动,深化碧水行动,推进净土清废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要打好绿色发展主动战,立足制度改革、风险防范、服务发展,持续推进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制等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双随机”执法和跨部门联合检查,积极保障重大项目审批落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升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现生态环境共治共享。要坚持底线思维,依法依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各行业各领域环保标准,全力防控生态环境风险。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属地和部门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形成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