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金花
前不久,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来义参加第五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其间施蕴渝、陈润生两位院士与义乌森山健康小镇“浙江院士之家”签订了进家协议。他们成为第56、57位进驻义乌院士之家的院士。
作为全省首批8个试点单位之一,经过近4年精心打造的义乌院士之家,共接待院士专家800多位,其中院士220余位,对接企业200多家次,促成院士专家合作项目300多个,解决各类技术难题250多个,助企创新提升创造经济效益超200亿元,举办咨询座谈、科普报告80场……
手握聚才引智“金字招牌”,义乌院士之家是如何激活人才创新“一池春水”的?
温馨家园引来“最强大脑”
作为科研人才中的领军人物,“两院”院士是各领域科技发展的开拓者、领航人。义乌力争成为“浙江院士之家”理念的诞生地、建设的启动地,也是全省唯一由民营企业为建设主体,实行政府统筹运行,企业日常服务的院士之家。
义乌专门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制订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市财政每年拨付足额经费用于院士“义乌行”日常服务保障;院士之家运行和院士“义乌行”工作由科协牵头组织协调,建设主体负责日常服务,双方紧密配合,各司其职,确保院士在义乌的全程服务无忧……
以4.06平方公里的森山健康小镇为创建主体的“浙江院士之家”,建有院士馆、院士公寓、研学营地、院士林、院士膳食坊、院士书院、院士康养中心等场所,与远古的硅化石相伴,和神奇的中草药相依,同舒适的康养环境相融,展露出别样的风姿。
院士之家同时共享国际商贸城、义乌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等高端服务设施,以及“望道信仰”“红糖飘香”“千年古镇”等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强大人文资源和光源科技小镇、绿色动力小镇等高端产业资源,形成了义乌“浙江院士之家”文化和产业两翼驱动、协同发展的综合服务大环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为打造院士资源集聚“大平台”,义乌市奔跑招才,与“两院”、南京大学、国际院士联合体等院士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和深入合作;与省科协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助推技术、项目、人才等资源向义乌倾斜;承接创新试点平台对接院士资源,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项目落地义乌,义乌入围“科创中国”省级试点县市……截至目前,义乌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创新站40多家,森山院士书院已有248位院士资料入库。
这一系列“引才聚智”的服务和举措,使得义乌院士之家成为院士休闲养生的温馨港湾。院士专家们在义可闲、可游、可研、可为,形成了院士带着院士来、院士带着家属来、院士带着团队来的良好氛围,在“院士圈”中成就了良好口碑。
院士“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如何把院士“才富”变成地方发展“财富”?义乌以“院士+平台”“院士+项目”等“院士+”为引擎,用好“高端智库”,打造“院士经济”,实现了“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可喜局面。
义乌创新打造院士智创服务中心,打通院士资源对接落地的瓶颈,完善院士智力服务全流程机制;发挥院士各自专长和优势,安排来义院士到相应企业调研和提供咨询;建立院士资源智库和企业技术需求库并常态化对接,为企业精准匹配院士专家团队;牵线搭桥,助企柔性引进“高端智力”,让院士拥有研究实践的平台,实现最美“双向奔赴”。
院士们走进企业、相聚车间,谈体会、提建议、促创新,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和技术壁垒。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与森宇合作,助力企业突破铁皮石斛精深加工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铁皮石斛主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其中线上销售增长32.8%,并深度开发70余款特色大健康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上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被华灿光电柔性引进,开展“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其高性能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助力企业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领域加速提升核心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全职任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首任院长,助力打造“浙中医疗高地”。
一朵朵“科技之花”倾情绽放在乌伤大地,一个个“院士经济”的产业发展故事精彩上演,加速推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向“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