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他就是素质太差,脾气一上来便口不择言,骂人的话简直不堪入耳,这日子没法过了。”近日,春英(化名)走进市婚姻登记中心调解室,和调解员诉说心中的烦闷。
春英在医院上班,丈夫是一家企业项目负责人。一向好脾气的春英,遇上性格偏执的丈夫,为了家庭和谐,她总是在生活中迁就丈夫,明知丈夫有些主张是不对的,也会尽量给足丈夫面子,但久而久之,春英感觉自己快要抑郁了。
这些年,丈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脾气渐渐暴躁,丝毫不讲情面和尊重对方,导致项目团队里一些成员都被他骂走了。“刚开始,我还以为他压力太大,偶尔在家里发发火,冒几句粗口,没想到,这样的情况成为一种常态。”春英为此十分痛苦。
工作上,春英的丈夫是“拼命三郎”,但这样的人往往比较自我,容不下别人的建议,而春英正是频频“中枪”的那个人,比如丈夫在家里就像“晴雨表”,如果不开心,也绝不会让别人开心。在带孩子的问题上,他总是要求春英按他的意思做,稍有不同,就会暴跳如雷,根本不尊重妻子。
压倒春英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不管在家里还在外面,丈夫根本不会给她留任何情面,想骂就骂。“暑期期间,我们和弟弟一家带孩子出去旅游,因为孩子买玩具的问题产生了一点分歧,他在大街上就与我吵起来,弟妹出来圆场,竟然连着弟妹一起骂,孩子在路边都被吓哭了。”春英说,弟弟也十分恼火,但碍于情面,拉着弟妹走开了,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一起出门。而固执的丈夫却认为,错都在别人,自己是正确的。
每次吵架,丈夫的“河东狮吼”让春英感到十分崩溃,孩子也被吓得在一旁发抖,甚至说“不要这个爸爸了”,但发泄完情绪的丈夫,事后又会像没事人一样。“他也不是天天这样,骂过、吵过之后,他会觉得愧疚,对我特别好,完全不提之前吵架的事。心情好的时候,会逗我和孩子开心,给我买礼物。”对于这段婚姻,春英还是有很多的不舍和留恋。
春英说,自己曾怀疑丈夫患上“躁郁症”,每当“发病”的时候,他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挑毛病,本来一件很正常的事,会无端挑起矛盾,然后开始发泄怒火,让她身心疲惫。春英曾建议丈夫到医院检查,但丈夫非常抗拒,最终不了了之。
这两年,春英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吓出了问题,害怕做任何事,没有自信,特别自卑。春英说,自己和丈夫已经很难平心静气对话,比如在孩子上学问题上,她会考虑学校的教学质量、离家远近等,而丈夫却一直质疑她的选择,但又拿不出更合理的建议,最后还甩出一句话:“你自己看着办!”
“他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战战兢兢,生怕惹怒了他,根本没有家人之间的亲密。”春英说,丈夫仿佛随时处于一种“战斗”状态,无论是谁,一旦触及他的“枪口”,他就会爆发,凡事总喜欢唱反调,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对他视而不见、不触碰他的“爆发点”。
“我并不是真心想离婚,可是过得好累,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可以坚持多久,希望你们帮帮我。”春英对调解员说。
◎记者手记>>>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婚姻感情中,最伤人的莫过于语言暴力,其杀伤力,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可怕。夫妻感情不和来自矛盾的长期积累,语言暴力往往会发生在最亲密的人身上。你发火我不搭理、你的事我不在乎、你甩脸色我没看见、躲避就是最好的办法……这都是语言暴力的结果。生活的压力、事物的繁琐,让我们把坏脾气丢给了最亲近的人,却忽略了谁也不能以发泄压力为借口,肆意践踏别人的底线。
当然,气上头的愤怒和长期性的语言攻击是不一样的。人都有情绪急躁的时候,我们在生气时也会说些气愤的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长期反复无常进行语言攻击,这类人很可能就是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
像春英这样的情况,只能等丈夫冷静后再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情绪产生的原因,讲明自己的切身感受,商定如何和谐共处。同时,建议春英尽早带丈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生活中我们都渴望被爱、被理解,愿婚姻里的夫妻管住嘴,说话不要出口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