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群言堂

日本为何未引进太监

刘吉同

历史上,日本曾长期以中华文明为师。尤其是唐宋两代,更是学得投入、认真,也卓有成效。奈良就是一个缩小版的长安城。日本女子穿的和服,就是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吴服”的改良升级版。日文则是“以华为师”丰硕学习成果中的典型,“日本文化是汉字文化圈中的后起之秀”(云南人民出版社,陈勤《简明日本史》第50页。下同,只注页数)。日本天皇已用过248个年号,其中247个,均出自四书五经等中国古籍,比如“昭和”出自《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出自《史记》“内平外成”和《书经》的“地平天成”。大概是我国的隋朝时期,日本出了位推古天皇,她制定的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国家宪法《十七条宪法》,吸收了中国儒、佛、法等多家思想,第一条赫然是“以和为贵”(354页)。足见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纳之广之深。

然而,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太监制度,却没有被日本引进,乃至被完全拒绝,这是为什么?乃因为日本没有这个需求。这要从日本的历史讲起。

日本是海洋性气候,多山地丘陵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各个宜农耕小盆地和“部落”。或许是这种国情造成的,最早的日本,邦国林立。478年,倭王武呈递中国南朝宋顺帝的上表文中,说他祖先“东征毛人55国,西服众夷66国,渡平海北95国”。可见其国家之多。此时日本的国制,类似于我国周朝的封建制,但历史上未能出现像我国秦朝那样大一统的政权和号令天下、唯我独尊的皇帝,未出现如嬴政一样的“始皇”。直到5世纪,日本才出现首个统治日本列岛大部分土地的大和国,形成大和民族。另外,日本民族是一个不喜欢革命的民族,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像中国那样的社会大变动,没有那么多的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因而也就没有出过像刘邦、刘秀、杨坚、李渊、朱元璋、赵匡胤那样天翻地覆后的太祖、世祖、高祖。日本的天皇不似中国皇帝集大权于一身,至高无上,而是个虚君,没有实权,尤其是在幕府时代,是由征夷大将军代天皇管理国家,时间长达600多年。天皇体制超级稳定,万世一系,从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到现在的令和天皇共126代,传承了2000多年。这一制度强化了大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有力地遏制了野心家的出现。

太监是皇帝的衍生物。皇帝一人独大,口含天宪,只要他乐意,哼一声即可广开后宫,天下成千上万的佳丽便可搜罗过来为一己所用。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数不胜数,比如汉武帝、晋武帝、吴国末帝、隋炀帝、明成祖,等等。但后宫很多重活,女人干不了,只能让男人来干。可是,美人堆里出现几个健壮的大男人,长年处于性饥渴状态的宫女嫔妃们,难免不会不吃“禁果”,那么,皇帝势必要被戴“绿帽子”。于是,灭绝人性的太监制度便诞生了。而日本天皇只是个象征,根本没有中国皇帝在全国选美的权力和能力,也不可能建立聚集天下美色的后宫,故也就没有必要引进太监制度了,于是日本历史上也就避免了宦官干政之祸。唐朝后期,宦官自称为“定策国老”(可废立天子的元老之意),而将皇帝蔑称为“门生天子”(门生的意思是学生,门生天子即作为学生的天子),足见宦官的狂妄和嚣张。汉、唐、明是宦官、太监擅权的三次高潮,说起来真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

高度集权的皇权制度不受制约,带给人间的罪恶和祸害,从其副产品太监就可见一斑。日本没有引进太监,可见皇权并未强悍到极端,这于他们是值得庆幸的。

2023-08-18 刘吉同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75830.html 1 3 日本为何未引进太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