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吴峰宇
本报讯 “请规范着装”“请正确佩戴安全帽”……昨日,在“义甬舟大通道”福田物流园区综合配套基础工程一标段施工现场,AI智慧识别系统正发出各类警示。同时,实名制人脸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降尘喷淋控制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均正常运转,围挡和临边防护网上的声光报警装置随处可见,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传统的工地管理转化为实时监控,为工地装上“智慧大脑”。
记者在现场看到,40多个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监测,后方的数字大屏实时显示各施工现场情况,所有不合规范的操作都会被“抓现行”,并发出预警督促整改。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累计推送警告信息百余条,准确率达99%。
“从外观上看,这顶智能安全帽和普通安全帽没有区别,功能却天差地别,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芯’功能。”国际陆港集团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不同于传统安全帽,目前工地上配备的智能安全帽是一套兼具劳务管理、安全管理、工效分析和工人评价的智能化系统。它不仅可以实现对佩戴人员的三维立体定位,还能实时感知佩戴人员的周边环境状态。同时,可探测基站半径70米覆盖范围人员的数量及信息,在危险区域长期滞留或发生意外时,系统自动预警提示,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均有迹可循。
安全生产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一个小小安全帽的背后,是国际陆港集团以创新为引领,建设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工程的“缩影”。
“扫一扫‘智慧二维码’,及时上报安全隐患,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在“义甬舟大通道”福田物流园区综合配套基础工程一标段现场,国际陆港集团投资公司在全域范围设置“智慧二维码”,督促网格员每日巡更打卡,对未系安全带高空作业、安全网破损施工、电焊作业时未配备灭火器等逐一排查,并及时将危险行为上传终端,实现线上闭环式管理。同时,通过大数据对现场安全隐患的汇集分析,从源头上发现质量问题集中点,助力管理人员及时把控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