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群言堂

三人行必有……

陈鲁民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贤者为师,换句话说就是“三人行必有贤者。”

三名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名工人头也不抬,不耐烦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第二名工人微微仰头,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第三名工人吹着口哨,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二十年以后,第一名工人还在砌墙,第二名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名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负责城建的领导者。这多半是个励志的鸡汤小段子,杜撰的可能性比较大,姑妄听之吧。虽然其真实性不可考,但阐发的意义倒还有点嚼头,对人生不无启发。第三名工人就是其中贤者。

语言学家黎锦熙曾在回忆录中讲过一个小故事:他在湖南办报时,常帮他抄写文稿的有三位青年。第一位不问文稿内容,给什么抄什么;第二位见到文稿中的问题总是要提出来,并能主动润色修饰;第三位则总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看到观点惹人反感的文稿就干脆不抄。这三位青年中,第一位一辈子不过是一个小职员;第二位是后来成为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的田汉;第三位则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他就是毛泽东。这三位抄文稿的青年,谁为贤者,已无须多言。

《三国演义》里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又称三英。关羽仪表堂堂,武艺过人,又熟读兵书,能征善战,但刚愎自用,恃才傲物,最后落了个走麦城的噩运。张飞勇冠三军,锐不可当,战吕布,斗马超,均不落下风,但脾气暴躁,贪杯好饮,屡屡误事,居然死在范疆、张达两个小人之手。刘备虽文不如卧龙凤雏,武不及关羽、张飞,但有大局观念,长远设计,会见机行事,能韬晦蛰伏,最后成了坐镇西南的昭烈皇帝。刘备就是其中贤者。

刘邦在庆功会上把萧何、韩信、张良定为汉三杰,一个能搞好后勤供应,让军队打仗无后顾之忧;一个善于攻城略地,指挥若定,战无不胜;一个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三位都是贤者,但张良是贤者中的贤者,萧何后来曾有牢狱之灾,韩信死于兔死狗烹,唯独张良安然无恙。因为他知道月盈必缺、物极必反的道理,知道功高震主之凶险,因而急流勇退,得以善终。张良是汉三杰中的贤者。

京剧《三娘教子》里,儒生薛广往镇江营业,家中有妻张氏,妾刘氏、王氏,生一子叫倚哥。因误信薛广病亡消息,张、刘难耐贫寒,先后改嫁,另攀高枝。王氏矢志不渝,勉力支撑,含辛茹苦,殚精竭虑,终于将儿子养大成人,高中状元,薛广也衣锦荣归,全家团聚。张、刘后悔不迭,羞愧难当,可是覆水难收。王氏是三娘中的贤者。

天有日月星,风雨雪;人有左中右,贤平愚。贤者要胸有大志,眼光高远;要独立思考,心有沟壑;要能伸能屈,能进能退;还要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才能脱颖而出,建功立业。因而,领导要慧眼识珠,精心发现并用好贤者;你我众人要见贤思齐,努力学习贤者;大家都志存高远,争取做贤者。如是,或会出现人才荟萃风生水起的大好局面,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可能三人行都不出众,都非贤者,皆是废物,甚至是害群之马,碰上了也真够倒霉的,一定不要饶过。譬如没水喝的三个和尚,三人成虎的传谣者,害死管仲的三个小人开方、易牙、竖刁,《西游记》里把唐僧师徒害惨的狮驼洞三怪,帮凶秦桧杀害岳飞的三个坏蛋万俟卨、张俊、罗汝楫,二战时祸害全球的法西斯三巨头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

2023-06-09 陈鲁民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49103.html 1 3 三人行必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