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多家中小银行集体降低存款利率后,5月初,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三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陆续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不同期限调整幅度不一。
专家表示,市场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近期多家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是在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遵循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压降负债成本的市场化调整行为。未来,随着宏观经济恢复和有效融资需求回升,存款利率继续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三家银行下调挂牌利率
近期,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三家银行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利率都有所下调。具体来看,活期存款挂牌利率均由0.35%下调至0.25%,一年期、两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年利率下降10至30个基点不等,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年利率下调幅度最大,达30个基点。
事实上,4月以来,广东、湖北、陕西、河南等多个省份的中小银行纷纷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
往前追溯,去年9月,国有大型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已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符合市场化定价导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多家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是在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遵循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压降负债成本的市场化调整行为。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一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长较快;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679亿元,同比增长1.3%。
数据还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势,年末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17个基点。其中,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息差下降明显。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也指出,“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
建议合理配置资产
实际上,在市场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存款利率,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那么,未来存款利率是否会继续下降?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近年来我国居民存款增长较快,尤其是2022年居民投资理财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居民存款增速显著加快,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银行体系资金较多而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也是推动存款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仍有下降可能。但考虑存款利率目前已处于较低水平,以及随着宏观经济回复、融资需求上升,未来存款利率继续下降空间相对有限。
董希淼建议,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较多,收益率则可能下降。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合理配置资产、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等。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中介绍,今年3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28%,和去年4月相比,下降了0.16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小于理财产品收益率。其中,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在3.1%和3.5%左右,仍然高于流动性更好的同期限国债收益率近0.6个和0.8个百分点。从这些情况看,企业居民投资在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和债券这些金融工具之间的分布预计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