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驿站

不明原因的浑身不舒服

警惕“心病”——躯体形式障碍作怪

崔囡囡用仪器为患者诊疗

扫一扫 看新闻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图

心慌胸痛呕吐、浑身各种难受、辗转就医、反复要求化验检查……不少医生会遇到这样“特别”的患者:他们坚称自己有病,症状五花八门,但各项检查指标均显示正常。

这群患者往往被建议前往精神科寻求帮助,并最终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

据义乌市中心医院精神科心理治疗师崔囡囡介绍,躯体形式障碍是很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这类患者大多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既要忍受来自身体的各种不适,还要承受不被家人朋友理解的异样眼光,甚至质疑、指责。

幸福晚年却遭遇“久病不愈”

56岁的李阿姨辛苦操劳一辈子,刚刚退休就被女儿接到身边生活,每天帮女儿做做饭,闲了出门遛遛弯,终于过上理想的幸福晚年生活。可是日子好过了,李阿姨却发现自己“病”了:经常感觉身上一阵阵出汗,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发热,胸口闷、上不来气、胃口差……

母亲隔三岔五抱怨和呻吟:“我胸口堵得慌”“胃里有块石头一样”“背上好像扛了口大锅,像火烧一样”……女儿对此十分重视,带着母亲前往医院做了好几次全面检查,也吃了不少名贵的中药西药,可李阿姨的症状却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

一边是“久病不愈”,一边是检查报告显示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这让李阿姨越发惆怅、低落,有时候女儿嫌烦也会指责几句,更是让她身体各种不适加剧。瞒着女儿,李阿姨又偷偷换了医院、换了医生做检查,可检查结果仍旧是:身体没毛病。

终于在又一次全面检查后,医生提及,可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疼痛。母女俩这才前往精神科就诊,并得到躯体形式障碍的明确诊断,揭开“久病不愈”的迷云。

跑遍医院发现根源在心理

几乎每一个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都有一段曲折的求医经历,35岁女患者云云(化名)为此耗费两年时间、花费20余万元。

走进市中心医院精神科门诊时,云云随身携带着厚厚一堆的检查报告,在此之前,她几乎跑遍了北京、上海大医院,对各类检查已是如数家珍。但所有检查都在告诉她:身体挺好的,很健康。

云云称,自己大约从两年前感受到身体不适,比如胃痛、反酸、心脏痛、呼吸不舒服等,就医看病、做了多项检查后,始终没能找到确切的病因。疼痛不适如影随形,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这让云云无法接受,反而加剧了她的顾虑和担心,只要一空下来就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为此,云云频繁换医院、换科室、换医生,反复要求检查,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与金钱。对于医生的“无病”解释,她始终不能接受,甚至觉得医生根本“查不出病因”“看不好病”。

满怀疑惑的云云在朋友的建议下走进精神科门诊寻求帮助,最终被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困扰她多年的问题也终于找到了答案。

据了解,云云从小缺少父母照顾关爱,一直跟随奶奶长大,奶奶动辄苛责打骂,给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云云很早便辍学外出打工,这么多年赚的钱全都用到看病上,曾一度因为看病无果想要轻生。

崔囡囡表示,除生物因素外,患者早年心理发育状况、亲子分离、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患者本人过分依赖或过分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等,都是影响疾病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孩子不想上学,可能真的病了

初中生丽丽(化名)不仅学习好、成绩优异,而且乖巧懂事、性格温柔,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模范少年。但最近,丽丽在一次考试失利后生了“怪病”,只要一进学校就会出现各种不舒服,开始发低烧、头痛,请假回家休息就很快没事了,再到学校又出现同样的问题。父母带她前往医院检查,并没发现什么器质性疾病,便从一开始的焦急关心逐渐转变为认为女儿故意逃避上学、编出理由骗父母。而对丽丽来说,除了身体上的不适,父母的不理解和责备更是让她委屈、难过。

在儿科医生建议下,父母带着丽丽到精神科就诊,得到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

“每到开学季,这样‘戏剧性’现象都会上演一波。”崔囡囡告诉记者,刚开学那阵子,很多父母带着“焦虑娃”前来就诊,大多数青少年表现惊人相似:在学校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一考试就肚子痛、查不出原因的头痛……把娃带到医院检查并没什么问题后,很多家长直接指责孩子是在装病、逃避学习,最后孩子情绪更加烦躁低落,躯体化症状更严重。

咨询师观点

身心一体,关注躯体更要看到心理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不适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听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

崔囡囡坦言,在精神科门诊,医生常会见到千奇百怪的躯体化症状:浑身酸痛、四肢乏力、心慌、胸闷、背部灼烧感、蚁爬感、胃痛烧心、头痛头晕……再严重的,出现疑病症,坚信不疑觉得自己有某种确切的疾病,天南海北跑去看病,最后由于信不过医生而发生医患矛盾的,也比比皆是。

躯体形式障碍的特点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身体不适为主,可能涉及患者的任何系统或器官,常伴随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实际上,对于躯体形式障碍,已经形成的躯体症状也只是表象,这背后隐藏着的是情绪、认知、行为等问题,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累积,相互影响。

很多人也会疑惑,明明是身体上症状,为什么来自情绪呢?崔囡囡解释,心理疾病有很神奇的机制,身心是一体的,很多时候心理压抑的东西,语言表达不出的焦虑与痛苦,身体会帮你表达。“简单来说,情绪在生活中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理反应,比如生气时头痛、难过时胃痛、考试前肠应激等等。情绪在我们身体中会以相应的表现反应出来,虽然它不经意发生,但是不代表不存在。”

关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崔囡囡表示,躯体形式障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牵涉到多方面因素,其中心理应激因素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药物加心理治疗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且由于它慢性化和易复发性的特点,应当采取长期治疗原则,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焦虑症状及伴随症状,例如躯体不适、不必要的就医、检查及治疗;降低复发风险,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对生活、工作等影响。

除积极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学会通过心理层面表达情绪,比如学会识别、体察及描述自己的情绪,及时向家人及朋友倾诉,学会在生活环境中通过行为表达情绪,比如运动、唱歌、哭泣等,或者通过书法、绘画、写日记、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此外,患者要学会丰富生活,探索自我,寻找兴趣爱好,主动创造积极情绪,减轻对身体的过度关注。

在此,崔囡囡叮嘱患者家人,虽然查不出躯体疾病,但患者的不适感是真实的,甚至比躯体疾病患者不适感更强烈和持久,这种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装病”“矫情”等。因此,家属要理解患者的不适感,多倾听,少争辩,少说教。

2023-04-22 不明原因的浑身不舒服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35607.html 1 3 警惕“心病”——躯体形式障碍作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