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绣湖

以水代酒庆横屿大捷

◆史海钩沉 张金龙

明嘉靖四十年七月下旬,戚继光奉命带四千义乌兵和胡宗宪中军戴冲宵的一千五百兵援助福建抗倭。八月初七日进入宁德。宁德由于倭寇侵扰,沿途三年来渺无人迹,县治久废。沿海张湾镇李十板、张十一投降倭寇变成汉奸。戚继光知道他们是被倭寇所逼才成为奸细,就发了一张招降书,李、张二人乖乖投降,愿意作为向导。

张湾镇对面海上就是横屿岛,有倭寇两千多。福建官兵进攻了好几次,都失败了。戚继光详细察看地形,横屿岛离张湾镇十里,渡船难过,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露出深深淤泥,海蛎壳像刀片般锋利。戚继光就与巡抚游震得商量,要他提供一万斤干稻草。八月八日这天早上,戚继光下令戴冲宵守护横屿岛北面海面,防止倭寇逃跑;下令义乌兵赤身下海,趁退潮时,每人带一把稻草,一边前进一边把干稻草填在淤泥上,匍匐横着前进,每前进一百步休息一下。戚继光在西海岸,和文职人员徐渭、沈嘉则等一道击鼓进军。倭寇沿着横屿岛小山列阵以待,据木城固守,大喊:“送死的又来了。”义乌人吴惟忠从正面进攻倭寇巢穴,陈子銮、童子明冲击倭寇南面阵营,陈大成从山脚登上山背,包围倭寇。义乌兵知道背水一战的险要,个个奋勇血战,倭寇也负隅顽抗。在张湾镇助战的王如龙,眼见义乌乡亲们在岛上大砍大杀,手就痒痒,要求纵兵夹攻。戚继光令旗一挥,他就带兵沿着稻草铺的海路登上横屿岛,倭寇大败。这时,潮水才涨了起来,义乌兵活捉二十九个倭寇。倭寇被海水淹死的有六百多,被斩杀的有三百四十八人。吴惟忠立了首功,哨官陈文彪和陈大成的大儿子陈文汉阵亡。义乌兵在岛上三天,打扫战场,掩埋尸体。

再过四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本来戚继光打算在中秋节开一个庆功会。可不巧的是,原来的义乌知县汪道昆回家去了,援福建浙兵监军王春泽回浙江去了,赏银也还没有到位。士兵已经八天没有尝到肉味了,都不怎么高兴。戚继光只得把五六千浙江兵集中在县衙中,在皎洁的月光下,口头传授《凯歌》歌词。他带头唱一句,大家跟一句,击鼓作为节奏,歌声响彻宁德城,附近百姓都来围观。戚继光以水代酒祝贺横屿大捷。几千士兵比喝了美酒还高兴,手舞足蹈。歌词是: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意思是说,万众一心泰山可移,只有忠诚和义气可以直冲天上斗牛宫。主将对我们亲如父母。如果犯了军法,就会失去人身自由。号令严明有赏有罚,必然兑现,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敢迟疑。上要报答皇帝的恩情,下要搭救黎民百姓。杀尽倭寇,立了大功可以拜将封侯。

戚继光说到做到,在隆庆元年北上修、守长城前,向朝廷写了一道《陈言乞普赏疏》,将欠下的赏银一一兑现了。不像万历二十一年进攻平壤城时,提督李如松在大战前宣布不得抢割敌人首级,先登城者赏银三百两,升指挥佥事。结果大战时,北兵抢割倭寇首级,先登城的功劳移到北兵将领杨元头上,战后惹得义乌人王必迪指着李如松鼻子大骂其不仁不义不智。万历二十三年,又发生了血腥的石门寨惨案。东征归来的吴惟忠部下三千南兵讨要赏银与饷银,竟然被蓟镇王保和山东副使兼永平兵备道、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方应选当作叛乱血腥镇压,杀死350人。可见戚继光善于做士兵的思想工作,用歌声清水鼓舞士气,胜过黄金白银和美酒,所以能成为一代英雄。李如松虽然也是总兵,是赫赫有名的大将,也读过戚继光的兵书,可惜只学了一点皮毛。难怪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从此之后,世上再无戚继光。后来,义乌兵中真的出现了十多个总兵、副总兵。

2023-02-24 ◆史海钩沉 张金龙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8456.html 1 3 以水代酒庆横屿大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