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群言堂

口力劳动者

汪金友

有位专家提出,现在出现了一批“口力劳动者”。他还举例,网络上的一些“喷子”和“杠精”,就属于纯粹的“口力劳动者”。一手举帽子,一手拿棍子,昨天批这个,今天骂那个。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打棍子,只有自己“永远正确”。

何为“口力劳动者”?体力出汗,脑力出智,口力呢?就是耍嘴皮子了。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以体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者,也是社会的大多数。后来社会进步了,有了工厂,有了机器,有了知识,生产需要的体力劳动大幅减少,管理和研发需要的智力劳动不断增多。于是,智力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占比越来越高。

但无论如何,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既不动手也不动脑的“口力劳动”,竟然有后来居上之势,不仅成为一种“职业”,而且开辟了一条很狂妄也很自在的生活渠道。

“口力劳动”也是一种劳动,并且是一种很辛苦的劳动。你想啊,坐在那里,口若悬河地、滔滔不绝地讲,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说。说到激动之处,还要眉飞色舞、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有时也会顿口拙腮、声泪俱下。你说,口舌能不干吗?嗓子能不疼吗?他们能不累吗?

我听说一个直播卖货的女孩,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12小时以上。因为她们的薪酬,直接和销售业绩挂钩。一天到晚,赔着笑脸,拿着柔腔,总是重复着同样的广告词和推销语。对方烦,她不能烦;客户急,她不能急。到深夜下了工作台,倒头便睡。即便如此,一个月下来,也就几千元的收入。

这样的“口力劳动者”,也算是凭“劳动”吃饭,值得理解和同情。而另一些“口力劳动者”,却纯粹是在给社会和他人添乱。

比如有一些“嘴炮”,没有什么作为,更没有什么贡献,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这个,批评那个。武松打死了老虎,他说“那是国家保护动物”;潘金莲婚内出轨,他说“那是恋爱自由”。找茬口,蹭热点,挑拨是非,制造矛盾,看不得别人成功,唯恐世界不乱。

比如有一些“杠精”,因为自己人生或事业不顺,看人看事,便经常产生非常偏激的观点。他喜欢吃萝卜,就不准别人吃白菜。一天到晚,在群里、圈里、街上、路上,不停地散发萝卜好吃的言论和消息。跟这种人接触多了,很容易被带到沟里。

还有一些人,直接用“口力”赚你的钱。穿得花枝招展,说得天花乱坠,在镜头前“大哥”“小弟”叫个不停,“领导”“老板”招呼不断。一会撒个小娇,一会送个媚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求你打赏。等你上钩了,钱花了,真想线下见面,那比登天还难。你生气离开,人家也不怕。因为她们的行业经验,就是“流水的大哥,铁打的营盘”。

“口力劳动者”创造不了任何的价值,只会诱发冲动,制造摩擦,误导舆论,增加混乱。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各种各样的“口力”提高警惕。因为那些在市场上叫喊得最凶的人,正是希望把最坏的货物推销出去的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听各方面的信息和意见,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2023-02-17 汪金友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6065.html 1 3 口力劳动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