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联认证,足球起源于我国的齐鲁大地,那时叫蹴鞠,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行。到了唐朝,人们开始用空心球,往球内充气。但真正让中国“足球”步入黄金时代、达到世界巅峰的,却是宋朝。
很多人对大宋“足球”的印象,源于《水浒传》里的高俅。书中是这么写的:“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其实在宋朝,踢球并非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理解的游手好闲之徒玩的雕虫小技,而是风靡大宋三百年的国技。那时,蹴鞠是全民狂热的运动,从平民到高官,没有不爱蹴鞠的。
哪怕是宋朝的皇帝们,如赵匡胤、赵光义、赵佶,简直是蹴鞠运动最大牌的代言人和推广人。宋太祖赵匡胤是个疯狂球迷,不光爱看球,踢球技术也相当了得。他尤其擅长“白打”,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的“花式足球”。有幅元朝画家钱选临摹北宋苏汉臣的《宋太祖蹴鞠图》,画面上全神贯注踢球的六个人,组成了世界“足球”史上最豪华的出场阵容: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他的弟弟、大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宰相赵普,开国功臣楚昭辅,大将党进和石守信。
“太祖蹴鞠”的故事还被写成了推动“足球”运动的广告词:“巧匠园缝异样花。身轻体健实堪夸。能令公子精神爽,善诱王孙礼义加。宜富贵,逞奢华。一团和气遍天涯。宋祖昔日皆曾习,占断风流第一家。”
除了皇帝,宋朝士大夫中也不乏踢球高手,如宰相丁谓、李邦彦,球艺都十分了得。在《宋朝事实类苑》中:“国朝士人柳三复最能之,丁晋公亦好焉……,初柳为进士,欲见晋公元由,会晋公蹴后国,柳往伺之,毬果并出,柳即挟取。左右以告,晋公亦素闻柳名。即召之,柳自们怀所素业,首戴毬以人,见晋公再拜者三,出怀中书,又再拜,每拜辄转至背方向膂既起复在头上,晋公大奇之,留为门下客。”讲的是这个叫柳三复的士人,踢球也很厉害,被同样是高手的领导(丁谓)赏识的故事。
有狂热球迷和业余高手皇帝、士大夫加持,宋朝“足球”不但起步之高,而且还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宋人撰《蹴鞠谱》开篇即说:“蹴鞠初兴黄帝为,王孙公子戏相宜。世间子弟千般戏,惟有齐云实可奇。”可见当时的齐云社堪称宋朝的“皇马”。
齐云社每年都会组织全国性的比赛——山岳正赛,相当于现在的超级联赛。那会,有些身份的人,都会带上妻儿老小看球。
除了齐云社,还有一些民间赛事和表演赛。这些比赛通常在头一年的冬至到第二年的春末夏初之间。如果你元宵期间到北宋开封府,会看见东京御街每日都有“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等文娱表演;元宵节后收灯,开封人又纷纷“出城探春”,此时郊外园圃举目秋千巧笑,到处都是蹴球的红男绿女;暮春三四月,“宴殿南面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毬之所”。皇家林苑琼林苑对市民开放,园内也有专供市民踢球的场地。
根据各类正史、笔记、野史记载和描述,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当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足球”之都,“足球”文化氛围胜过今天的马德里和巴塞罗那。
宋话本《钱塘梦》形容杭州:“有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城,更有一答闲田地,不是栽花蹴气毬”。就是说,杭州但凡有块空地,不是栽花就是踢球。
两宋三百多年,“足球”长盛不衰,水平独步天下,上至皇家贵胄、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黄口小儿,都以踢球为乐。从侧面来讲,“足球”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精神的丰富和人民生活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