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洋波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与交通有着密切联系。大物流、大交通、大陆港是义乌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重要支撑,也是义乌市场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义乌小商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来,我市交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铁路、公路、航空、轨道、邮路等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交通的“蝶变”,有力支撑起了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建设。而素有“义乌门面”之称的后宅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快捷,铁路、航空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应有尽有,更有杭金衢高速、义东高速贯穿全境,已然成了全市交通网络的“大心脏”,为义乌市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今年以来,后宅街道立足“高铁新城”发展定位,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战疫情抢发展,以奋进姿态、实干作风,扎实推进“两核心四片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辖区内的立体交通路网,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都市窗口”。
“高铁枢纽” 扩大市场“朋友圈”扩大市场“朋友圈”
11月8日下午,在杭温高铁一期后宅街道下万村段,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不远处的地块上,挖掘机长臂挥舞,工程车来回穿梭,土地平整工作如火如荼。这块位于方塘村黄宅自然村以东的土地,将用来安置杭温高铁一期征迁尚未安置的205户农户。
杭温高铁建设是省重点工程,高铁建成之后将极大提升我市交通枢纽优势。杭温高铁的征迁工作,涉及后宅街道18个村。为了如期完成各项征迁任务,今年以来,后宅街道持续发挥攻坚克难的精神,加快推进项目进度,争取早日完成辖区杭温高铁建设任务。
下万村的工作场景,是后宅街道助力杭温高铁建设的缩影。作为交通枢纽建设主阵地,后宅街道涉及杭温一期、杭温二期、金甬铁路等各类政策处理。去年以来,后宅街道组织专班攻坚克难,先后完成杭温铁路涉及下万、下旺村等18个村土地农房征迁、杭温一期政策问题清零、杭温二期全线交地、梅山大道征迁等工作,为高铁枢纽建设腾挪发展空间。
“义乌经济必将随着杭温高铁的建设而迅速腾飞,我们也将昂首迈进‘高铁新城’新时代。”后宅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浙江省构建“1小时交通圈”的支撑性项目,杭温铁路建成后,将有效增强区域干线高速铁路网,形成杭州经金华至温州最为便捷的快速客运通道,进一步,促进义乌社会经济发展。
“三纵四横” “义乌门面”换新颜
“德馨路东侧道路建好后,附近的交通压力减少了很多,我们出行也更加安全、舒适了。”11月15日下午,家住后宅街道辖区德馨路附近的居民李大娘笑着说。
后宅街道辖区内的德馨路,是辖区“三纵四横”交通路网的其中一“横”。近年来,后宅街道以道路提升建设工程为抓手,全速推进群英路、德馨路、净居路、鸿儒路等道路建设,辖区内逐渐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交通路网新格局。
“三纵四横”的交通路网建设,离不开后宅街道对老镇区的改造。随着后毛店、黄龙等老镇区中心村的顺利拆除,辖区内的“三纵四横”交通路网建设得以进一步推进。
去年11月,后毛店村村民期待已久的有机更新工作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后,后毛店村组织人员对已经签约农户房屋进行“拆”字画写。“我是村里第三个签字的,家里是20多年的老房子,希望能早日住进新房。”村民宣自银满怀期待地说。
今年3月2日,后宅街道黄龙区块最后一户完成签约,这标志着黄龙居有机更新19天完成了100%签约。而在不远处的黄龙片区安置地块——镇中东侧1号地块已经热火朝天的开工。48亩的土地上,将建成12栋13-15层的高楼,作为村民的新房。
今年10月,同样地处中心镇区核心的宅二村改造工作,也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开打了新局面。截至目前,除3户农户暂未签约外,后宅街道宅二村整体签约率达到99.5%,后宅街道老镇区的改造工作再次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目前德馨路、净居路和鸿儒路已基本完工,群英路延伸工程也正在加速建设中。”后宅街道城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三纵四横”交通路网的成型,街道主镇区的开发建设、产业投资将迎来新的机遇。作为“义乌门面”的后宅街道,客货通行环境也进一步提升。
“三色彩虹” 走出乡村“共富路”
“现在正在加速建设中,争取元旦后实现试营业。”连日来,后宅街道李祖村户外研学军旅拓展项目进入全面快速建设阶段。不久后,一个集农耕体验、红色研学、户外拓展于一体的特色研学基地,将呈现在游客面前。
如今的李祖村,有着丰富的经济业态,更有着200多名创客扎根村内,形成了独特的创业文化。这一切,多少得归功于“德胜古韵”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建设。
2017年,后宅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镇区为龙头,以大傅宅、曹村、李祖村、岭脚村为节点,启动了“德胜古韵”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经过3年时间的建设,全长25公里的“德胜古韵”精品线,连起了后宅街道的21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在李祖村感受青年创客的活力,在稠岩村感受老街古巷的历史气息……一条条标着红黄蓝三色的道路如彩虹环绕乡间,将精品线沿线村连成了一条赏心悦目的共富产业带。
今年以来,后宅街道以“一村一现场”项目建设为抓手,对精品线沿线村进行微改造、微提升。大傅宅村忙着建足球场、岭脚村谋划改造停车场、新华村在做“亮化工程”……一个个施工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打通了村民的“幸福路”。
“高铁、公路、村道,立体化交通让投资环境、特色农业、绿色工业、健康生态旅游业、商贸物流等迅速升温,也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后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沿着家门口的一条条“共富路”,后宅街道必将大步向前,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