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时针指向了零点。夜已深,江滨未眠。
在江滨社区的篁园新村,相关居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正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身穿蓝色防护服、头戴防护面罩的现场工作人员中,有个体型较大的身影显得格外忙碌。
“请大家保持间隔距离,提前打开健康码!”拿着手持喇叭的他,不断重复着类似提醒的话语。见现场秩序井然后,他又向周围的居民楼走去,边走边仰头把喇叭朝向楼上的住户喊话:“各位居民注意了,请大家尽快下来做核酸……”
他叫陈文伟,现为稠城街道江滨社区居委委员。据了解,江滨社区共有6个网格,篁园新村网格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有近3000户居民,人数达6000左右。作为这个网格的联系干部,陈文伟承担的疫情防控任务和压力可想而知。
8月2日晚,在社区忙完手中的活后,他开始驱车前往赤岸接老婆孩子,不想车开到佛堂的时候就接到了指令,于是立即调转车头往社区赶。这一周来,他一直待在社区忙于各项工作,没有回过家。
自8月5日篁园新村被调整为中风险区域后,陈文伟要做的事就更多了。凌晨零点到5点期间,要在核酸检测现场盯牢。等工作结束并收拾完回到社区后,已近6点。踏着星光而来,伴着晨光离去,奔波在一线的他,已经忙碌了数个这样的夜晚,习以为常却又不同寻常。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的衣裳和一身的疲惫,见证了他在这个夜晚的付出和努力。
到了社区后,脱下身上的装备,马上倒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抓紧时间休息。到了8点左右,伴着不时响起的手机铃声,各种工作电话接踵而至。虽然被沉重的眼皮压得眼睛都睁不开,但还是立即起身,到卫生间用凉水抹了把脸后,人也清醒了许多。半个小时后,忙碌的白天又开始了……
作为联系干部,除了街道、社区的工作群外,这波疫情中他的手中又增加了志愿者群、物资保障群等多个微信群,其中仅房东群就有13个,人数多的群有四五十个,人数少的也有二十来个。“这些群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比如说有居民家里降压药不够了,或是要购买一些急需的日常用品,就在群里求助,我们获悉情况后,马上多方沟通联系,在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尽量尽快解决大家的问题。”陈文伟说,对于防疫工作,大多数居民还是非常理解和配合的。
“好好回家睡一觉,多点时间陪陪家人和孩子。”这是陈文伟疫情后最想干的事。他说,去年老婆生小孩的时候,由于刚好义乌有疫情,自己没有请过一天陪护假。“我家住上溪,早上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没醒,等晚上回去时,他已经睡着了……可能陪伴的时间太少了吧,他和妈妈比较亲,几天不见也没那么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