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见到孙彩珍院长,她明显苍老了些,头顶清晰可见一缕缕灰色发丝。
去见孙院长时,不出所料,她又“拖”了门诊——原本下午没有门诊的她还是给好几个病人加了号。
一个小时后,孙院长略显疲惫地从诊室出来,手里拎着两筐枇杷:“刚刚塘栖的一位病人送的,大老远拎过来,一点心意。”说完脱下白大褂,露出一件古韵十足的旗袍,她又把椅背上的白色围巾披在身上。“你看看,衣服和围巾也都是患者送的,好看吧。”孙彩珍感慨着,“我是很幸福的。”
她拯救病人,病人反哺她,给她精神的力量。
孙院长是个有韧劲的人。她从磐安县一个小山村出来,因给父亲治病踏上了中医治疗肿瘤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30年,看过的肿瘤病人至少也有30万人次。
30年间,她不敢有一丝松懈,不断地临床、试验、研究,从扶正祛邪法、以毒攻毒法,再到最终形成了一套“解郁、通络、软坚、排毒”法。
现在的孙彩珍已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院长、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主任。2021年,她还被评为杭州拱墅区运河好医生。
6050位微信好友,绝大部分是患者和家属,她每天回微信起码要3个小时
孙彩珍院长是我见过的最了解病人的医生之一,让人惊讶这是投入了多少情感和耐心,才能对数百名病人的名字、病史都了然于胸。
孙院长有6050位微信好友,绝大多数是患者和家属。她非常理解肿瘤病人和家属的心态,微信上的问题有问必答。每天回微信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我的手机,除了用来打电话就是回微信,其他软件都没有装。”她说。
孙院长直言压力太大,每天晚上会想病人:“有些病人真的很可怜,得了乳腺肿瘤,乳房烂了个洞,有的肚子上溃烂。睡觉时我的脑子里就一直浮现这些画面,一直想要怎么去尽快控制住它。”
今天孙彩珍回了10个患者的微信,9个给了她好消息:有的说痰少了,有的说胃口好了,有的说人胖了,还有一个说她的结节从3厘米缩小到0.6厘米……但有一个说今天第一次吃中药,胃好难受,不想吃了。听到这些话,孙彩珍心里就又搁了心事,开始想怎么样改下方子,让她的胃舒服些。
康复俱乐部
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病友
孙彩珍特别喜欢正能量的病人,她说:“有时候,我们医生也需要外界不断地输入能量,而病人康复后精彩的生活,不仅是给我的多巴胺,也是给其他病人无限的鼓励。”
金华艾克医院很早就成立了肿瘤康复俱乐部,经常组织病友到各地度假、交流抗肿瘤经验,他们的足迹遍布厦门、张家界、庐山、三清山、南京、无锡等地。这几年因为疫情,在浙江省内活动为主。但每一次活动,都有六七十人参与,非常热闹。“在外面玩的时候,别人哪里看得出这是一群病人,他们爬山比我厉害多了!”说起这个俱乐部,孙彩珍就会很舒心。
这个俱乐部的病友康复20年以上的起码有10多个,康复5年以上、15年以上的“明星”就更多了。他们就像是老朋友,时常和孙彩珍保持联系,主动关心新病友,甚至一对一帮扶结成对子。医生的话有用,病友的话同样有用,甚至更有用。
“抗肿瘤路上结对子,是病人之间一种大爱无私的正能量体现。”肿瘤病友自愿结成帮扶对子,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树立战胜肿瘤的勇气和信心。”孙彩珍说,她特别感谢这些有活力、有感染力的病友,他们都是康复俱乐部的宝贝。
陈冬青:
我活到100岁没问题
一头干练短发的陈冬青,腰背笔挺,握手有力,接起业务电话时干脆利落。实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89岁的老太太,10年前患上了严重的胆管肿瘤。
“马上就要90岁了,身体还能这么好!我真的非常感谢孙院长。”这样的话,陈老太经常挂在嘴上。
陈冬青家住余杭,曾是余杭区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后来又到临平羊毛衫厂担任厂长,最多时要管理1000多名职工。
忙忙碌碌到50多岁时,她开始腹背痛,查出是胆结石引起。但她不愿意做胆囊切除手术,发作时就到医院挂盐水或住院几天,好点了马上出院上班。
到了1993年,60岁的陈冬青从岗位上退下来,又被聘请到一家私营服装厂。两年后,儿女陆续从国营企业下岗,二儿子开了一个制衣厂。她为了扶持二儿子,开始在儿子厂里做销售管理。
厂子业务迅速做起来了,工人最多时近百名。但陈老太的胆结石疼痛越来越频繁,她还是熬着。直到79岁时突发“感冒”,持续低烧,急速消瘦,面色发黑,才去医院挂点滴顺便做了个肝胆B超。
报告出来吓坏了一家子:肝内胆管肿瘤,需立即手术。长达21个小时的手术后,她的胆囊及黏连部位全部切除。
术后的陈冬青无力承受化疗,但这么严重的肝内胆管肿瘤肯定不能一切了之,儿子担心母亲的病会复发,打听到了孙院长。
吃完中药一个月,陈冬青的睡眠、胃口好转了,人也有精神了。吃了5年中药后,定期检查各项指标好转,她就一直在儿子的服装厂帮忙。
陈冬青说自己是个幸福的老太太,两儿两女都十分孝顺,精力旺盛的她还会给儿子的干洗店拉生意,有时帮忙看店。
杨火华:
万物皆可“抖”的老网红
今年70岁的杨火华是康复俱乐部的老网红了,他已经发了900多个抖音视频。大多数都是自己出镜,或唱或演,分享风景和正能量感悟。苦尽甘来,积极享受人生,就是他现阶段的生活。
杨火华家住嘉兴,曾做供销工作多年,后来又在景区做过城管。2019年4月,身体一直很好的他总感觉有些喘不过来气。
“我自己认为是哮喘,吃治疗哮喘的药,但是吃了不见效。”杨火华回忆发病的过程,有点后悔,因为他自我诊断的“哮喘”让他白白耽误了两个月。后来气喘越来越厉害,走路、上楼梯更是吃力,就到医院检查,这一查竟然是患了恶性胸腺瘤,胸腔积液多达4厘米。
“记得那时我每天心包里的水两斤两斤抽,当地医院条件差些,不能开刀,医生建议我去上海、杭州的大医院看看。”杨火华说。
换了大医院,重新检查,发现胸腺里有两个肿瘤,大的7厘米多。医生看了以后摇头说不能开刀,放疗的难度也很大,很危险,杨火华一下就绝望了。
想想自己才60多岁,杨火华又很不甘心,一圈打听后,决定试试中医治疗。他先找了家中医馆,但一个半月的中药吃下去,胸腔里的水越来越多。这次杨火华更加谨慎了,几经周折,才在一位病友的推荐下找到孙彩珍院长,2019年6月10日开始服用孙彩珍院长的中药。杨火华说,这可能是他后半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吃中药11天后,三天放一次积水,最多也就100毫升,明显少了几百毫升。当年11月做了CT,基本上病情稳住了。还有微量的水,肿瘤还在,大小还是这么大,没有发展。
现在的杨火华怎么都闲不住了,发各种短视频,自拍自剪,不亦乐乎。他一边吃中药一边做好事,遇到得了肿瘤的人,只要还能吃得下饭喝得下水,他都会推荐吃中药,甚至陪着病人来看病。他说:“现在不上班,反正没事。做做这种好事,心里开心也踏实。”迄今为止,杨火华已经帮助了20多个肿瘤患者。
诸国祥:
要做别人的“小太阳”
2011年5月3日,诸国祥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咯血,后来检查竟然确诊为右肺低分化腺肿瘤,淋巴结转移。
一开始因为咳嗽的原因,感觉喉咙痒痒的,后来咳嗽时间越来越久,越来越频繁,持续了几个月,甚至还咳出了血。诸国祥都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他说,因为自己是一个不爱去医院的人,再加上平时身体状况都很好,所以确诊为肺肿瘤晚期的时候,他觉得好像天塌下来了。
3天后手术时,因其第2组、第4组淋巴结侵犯静脉及右气管,无法完全切除,随后做了放化疗。化疗两次后,身体承受不住就停止了。他每天咳嗽不止,整天整夜睡不了,只能在床上坐着,咽喉疼痛,浑身无力,情绪低落。
在亲友介绍下,同年9月27日,出院后的诸国祥开始吃中药治疗。所幸,病情稳住了,从最初的几个月复查一次,到现在一年一次,一张张体检报告单证明中药康复这条路走对了。
“放松心态非常重要!”现在的诸国祥讲话中气十足。他觉得每一天都是赚来的,要好好地生活,也要好好地回报,他觉得做一个别人的“小太阳”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同小区邻居张小蕊也和诸国祥一样得了肺肿瘤,但几次手术化疗后,她每天郁郁寡欢,对生活提不起兴趣。诸国祥得知后主动找到她,告诉她得了这个病,愁是愁不好的,还是要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精神因素很重要。只有心情放松,乐观对待自己的病情,效果才会更好。诸国祥和张小蕊聊了很多,推心置腹地讲了自己的遭遇,又是怎么一步步走上康复之路的。他们结成了抗肿瘤帮扶对子。
现在张小蕊已经慢慢走出阴霾。最近一次复查,她各项指标均正常,为巩固治疗,她至今仍坚持服药。
通讯员 汪攀 全媒体记者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