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龚家铭
又到一年高考发榜时,义乌莘莘学子纷纷收到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那义乌学子在清代参加省一级的乡试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子要成为进士前,需要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阶段。乡试在省城杭州举行,凡浙江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通过省一级的乡试,才有可能被录取为举人。
清代乡试三年一次,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遇新皇登基、皇帝或者太后的大寿,会加试恩科。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十四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以浙江省为例,文风极盛,考生众多。到清朝光绪皇帝的时候,上海的一家报纸《申报》报道说,浙江乡试因为应试的举子越来越多,杭州贡院原有的这12000余间号舍又不够用了。举人录取名额都是定额的,在浙江省为每3年举行一次乡试,录取100名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县,每3年才录取一个举人。2021年清华、北大在浙江省录取350人,因此,在浙江省的举人录取难度,比当前考清华、北大难度要大得多。
据华东师范大学程小丽硕士论文研究,清代义乌共考取举人62人,优于东阳(59人)、浦江(45人)、武义(13人)和汤溪(11人),少于兰溪(101人)、金华(76人)和永康(66人)。晚清义乌较为知名的举人有:朱一新(1846—1894),毛店镇朱店人。同治九年(1870)中举,后于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朱怀新(1850-1898),朱一新胞弟,与兄同年同时中举,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楼杏春(1831-1895),苏溪镇殿下村人,28岁中举,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