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绣湖

怀念北大荒

方向明

江南的梅雨季,阴雨连绵,这个周末又赶上了下雨,既然不方便外出,就在家收拾一下房间吧。

打开储藏室,几个小飞蛾撞在我脸上身上。由于从小在北方长大,保留着北方许多生活习惯。家中总是喜欢储藏些粮食。记得在黑龙江的时候,年年的深秋时节,每家每户成袋子往家买粮食,用手推车买土豆、大白菜等蔬菜,以备漫长冬季食用。每家每户在院子里挖一口地窖,把几百斤白菜、土豆窖藏在地下,既保温又防冻。即使在春夏两季,因少雨,气候干燥,家中存三五个月的粮食,也根本不用担心发霉。

我从上到下,由外及里把储藏室翻了个遍。客厅地面上、桌子上摆满了坛坛罐罐,还有一些布袋、蛇皮袋、塑料袋。解开一只红色的塑料袋,嘿!竟然发现了几斤的大碴子(被剥去皮和胚胎的玉米颗粒)。我甚是惊奇,返籍回义乌快十年了,哪来的这稀罕东西?问了老爸才知道,是六叔叔过年前,从黑龙江带回来的“礼品”。因放在最里边角落里不容易看见,竟然忘记及时品尝了。

在黑龙江生活时,玉米碴子煮红豆我还是挺喜欢吃的,也是我家最常吃的主食。当然是相对高粱米、玉米面儿窝窝头而言。那时候,东北把白面和大米叫“细粮”,是限量供应的,大米每人每月只供应3斤。记得母亲常用一半大米,一半小米做“二米饭”给我们吃,目的是好让我们多吃上几顿有大米的饭。有次我对同学说,在我们义乌老家早稻米常常用来喂猪喂鸡。可北方的同学们以为是我在开玩笑,说啥不肯相信。

我最咽不下的就是玉米面窝窝头。在哈尔滨上大学那几年,母亲常常从义乌老家寄炒面给我。只要食堂做的是玉米面窝窝头,我就用开水调炒面吃。由于没有菜,炒面又不好消化,时间吃长了得了胃病。后来见到玉米面、炒面,胃里就会泛酸水。相对来说,对大碴子饭还是有些好感的,加点红豆一起煮还是挺香的,咽起来也顺溜些。

有了新的发现,也加快了手脚的节奏,储藏室很快就收拾妥当。我迫不及待地架起高压锅,将仅有的这点还没生虫发霉的大碴子,加上南方的红豆,煮起回义乌后再没有吃过的玉米饭来了。

一缕缕含着甜香的气息扑鼻而来,溢满了厨房和客厅,大碴子饭快煮好了。我赶紧给弟弟和弟媳打电话,让他们带着孩子来品尝来自北大荒的稀罕食品。

晚餐,全家人围坐在餐桌边,每人只有一小碗似粥非粥、像饭非饭的玉米碴子煮红豆。儿子尝了一口说,像娃哈哈营养八宝粥,就是不够甜。爷爷拿来了白糖罐子,给两个小孙子各加了一大勺白糖,他们两个几口就吃完了。捧着碗嚷嚷道:“爷爷,还要八宝粥。”他们企盼的目光和嗲声嗲气的样子,逗得老少三代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窗外的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此时此景,我的心已经飞向了第二故乡,那个永远没有梅雨季的“北大荒”。

2022-06-27 方向明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42655.html 1 3 怀念北大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