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龚盈盈
本报讯 日前,记者在稠江街道金村村的麦田里看到,两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麦浪里来回穿梭,争分夺秒抢收小麦,确保百亩小麦颗粒归仓。轰隆隆的机器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曲”。
“趁着天气好,得赶紧先把小麦收了!”金村村小麦种植大户李成方说:这片田经过“非粮化”整治后,去年流转到我手上,种植了约200亩小麦。两台收割机只要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收割。同时,也安排了耕作机来回翻耕平整土地,提早为单季稻播种做准备。
除金村村外,稠江崇山村、春联村等各“非粮化”整治区块也陆续迎来丰收。“今年金村村麦田的每亩产量约300公斤,且种粮大户从翻耕、播种、收割、烘干等整套流程基本实现机械化运作,在提高种粮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种植生产成本。”稠江街道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全面启动“非粮化”整治以来,稠江粮食生产面积扩大,今年上半年小麦播种面积为1150余亩,较去年同比增长167%。
近年来,稠江街道高效推进“非粮化”整治,围绕耕地保障、农民增收、产业延伸、生态赋能等方面,积极打好“连片流转、直接清退、优化调整”组合拳,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有效推动“良田”回归“粮田”,全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