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从严从实 打好疫情防控战

疫情下 如何面对隔离带来的不安?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贾春梅通过电话安抚隔离人员。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摄

“自从开始居家隔离,脑子里全是与疫情相关的信息,每天都紧张得睡不着觉,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胸闷、喘不上气。”

“和花花草草说话已经满足不了我,我给自己的每一根头发都起了名字,今天我的‘玛利亚’掉了……”

“孩子面临高考,隔离半个月,得落下多少功课?真是急死人。”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线抗疫人员和居家隔离市民都承受了不少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失眠浅睡、焦虑抑郁等状况。

0579-85012355,是“亲青帮”工作室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近段时间,心理热线的接线量较往常大幅提升。他们中,有居家隔离市民,有一线抗疫不堪重负的医护人员,还有因上网课而产生亲子矛盾的家长和学生……

居家隔离触发家庭矛盾

丈夫的一次因公出差,回家后当地发生疫情,陈倩(化名)一家被社区通知要求居家隔离。

“我和老公都只能居家办公,两个孩子也上不了兴趣班和托班,我、老公、两个孩子、婆婆,五口人开始了宅家朝夕相处的日子。”陈倩说,一家人原本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第一天很新鲜,第二天彼此还能开开心心说话,第三天、第四天……一星期过后,家里鸡飞狗跳。居家隔离期间,她用“鸡飞狗跳”“矛盾重重”来形容自己的婚姻生活。

距离产生美,在这一次居家隔离后,陈倩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说,以前自己和老公白天早早地上班,白天心思在工作上,晚上下班回家。虽然很忙很累,但夫妻之间有沟通,晚上也能好好陪孩子,晚上的时间是婆婆自己的,婆媳相处还算和睦。然而,居家隔离这段时间,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两个相差三岁多的孩子,从早到晚都吵吵闹闹,抢夺玩具,抢遥控器,争零食,一天不得安生。“我突然很怀疑,以前那两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去哪了?为啥眼前这两个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越闹人了?”陈倩说,她和婆婆也是长时间相处,好像感觉婆婆哪里做得不对,婆婆做的饭菜不合口味,婆婆太放纵孩子,总是各种叨叨,心里引发了对婆婆强烈的不满。

不仅如此,陈倩和老公的感情也受到极大挑战。两人居家办公,总是有种种不便,再加上孩子吵闹影响心神,心里就变得十分焦躁。一方面要工作;另一方面,要安排两个孩子学习,身心俱疲。同时,和老公抬头不见低头见,越来越多地看到他身上缺点,觉得老公怎么如此邋遢、不讲卫生,自己在家除了办公,还要做些家务和管孩子的学习,而他只需要工作就行,心里越来越感觉不平衡,两人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动口角。

居家隔离一个多星期,陈倩心中烦躁和焦虑达到了顶峰,心理承受力也到了极点,家里到处充斥着低气压,除了两个孩子还能没心没肺地在那吵吵闹闹,三个大人都小心翼翼。“我每天晚上都失眠,现在一听到孩子吵闹就心慌,没办法集中注意力,人也变得易怒。”长时间隔离带来影响的未知感让陈倩焦虑不安。

隔离期间无收入,打工者陷入焦虑

“隔离人员出现心理问题,连续两天不肯吃饭,怎么办?”数天前,在某隔离酒店里,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小刘(化名)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

在一次送餐过程中,小刘发现隔离人员金辉(化名)的上一份饭菜没有拿进房间。他当时并没有在意。可在第二天送餐时,金辉仍然没有取饭菜,小刘有点担心了:“这小伙子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我得联系他,劝他吃饭。”

小刘试图加他微信,一直得不到回复;接连给他打了几个电话,金辉都是沉默以对,仍然固执地不取餐食。

细心的小刘辗转打听到了金辉的情况:金辉今年20出头,是一个快递员。疫情发生以来,他由于健康码变红,被隔离在指定酒店里。“隔离酒店费用自理,这对于金辉来说是个负担,加之他一个人待在房间里,难免会心情沮丧,有些郁闷。”小刘担忧地说。

最终,小刘通过热线电话联系上了心理咨询志愿者,在隔离酒店医疗专班的允许和严密防控下,再一次送餐时,志愿者穿好防护服,进入金辉的房间。

“金辉,我了解你的难处,你在酒店的费用,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反映了,政府部门已经开会研究你的问题了。”志愿者开门见山地对金辉说。

听到这句话,金辉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出来,慢慢向志愿者敞开了心扉。

原来,金辉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妈妈生病在家。金辉在义乌送快递,平时赚的钱大部分贴补家用。今年3月初,小刘自己攒钱买了一台电动车送外卖,就想多挣点钱。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金辉暂停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巨大压力之下,金辉对配送的餐食也产生了抵触和厌烦情绪。

封控中的基层干部,一心想到前线抗疫

“我是一名基层干部,同事们都在前线抗疫,我却隔离在家,什么都做不了。”心理热线电话接通了,来电者老杜(化名)的声音带着焦躁和无助。“我觉得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

他自述自己因为执勤时接触到了阳性病例而被封控。时间过去一周了,但谁也说不清还要封闭管理多久。作为基层干部,许多同事此时都奋战在抗疫一线,他每天焦急地联系相关部门,希望能早日回到岗位上,和同事们并肩作战……

“如果我们帮助对方缓解了当下的焦虑情绪,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说谢谢,这时我会很开心。但有些当事人遇到的问题超出了接线员的能力范围,我们除了安抚,其实能提供的实质性帮助非常有限,这时我会有挫败感。”心理咨询志愿者表示,来电者在电话里哭诉,心理咨询志愿者需要时刻与对方共情,并给出积极回应,这对他们来说是精力和情感的消耗。

2022-04-09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20165.html 1 3 疫情下 如何面对隔离带来的不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