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故事可能是人的天性之一,所以名人总会留下不少故事供后人传播。
清代出生于铁岭的画家高其佩,被誉为“指头画鼻祖”,他为何会爱上指头画,据说起因于做了一个梦。
其侄孙高秉在《指头画说》中记载:叔祖高其佩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把他引到一间土室之中,墙壁上都是精美画作,可惜室中却无笔墨,只有一盂清水,无奈之下,高其佩只能用手蘸着水进行临习。梦醒之后,高其佩就改用手指来作画,果然尽得其神,从此开创了指头画一派。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现在人们提到高其佩,仍会拿出这个传奇故事议论一番。
不过笔者注意到,《铁岭县志》的说法却与此不同:高其佩是名宦后裔,随叔父游宦广东之时,广东官衙内有一位名叫吴韦的家庭教师,“能以指作画,高其佩受其影响较深”。
受老师影响的说法自然没有“梦中得法”来得传奇,因而人们多愿意口口相传他那个神奇的梦。
笔者不是周公,不会解梦,也不知高其佩是否真的做过那样一个梦。在此只想探讨一个或许比做没做过那个梦更加重要的话题:高其佩为何能开创指头画的一番新境界?笔者以为原因大抵有三:
其一,具有深厚的传统绘画根基。高其佩艺术才华出众,早年他在细绢上所描绘的亭台楼阁、人物、花鸟、鱼虫等,“笔墨精细,精妙绝伦”。
其二,对于艺术忘我的献身精神。高其佩并不是什么落魄文人,相反,他的仕途比较顺遂。从康熙四十年到雍正五年的26年间,他的仕途生涯由知州累官至刑部右侍郎,约略相当于现在从正厅一直干到了副部级,但他从未因公务繁忙而荒废书画创作。
其三,大胆执着的创新意识。一旦认识到指头画或能闯出一条新路,高其佩就百折不回地深入钻研。我们知道,国画发展到清代,技法已是十分完备,没有远超常人的悟性与毅力,绝对无法开创出一种新画法。事实上,唐代就有画家直接用手在绢上作画的记载,只是这种画法没有被传承下来,一直到高其佩出现,才将指头画总结得比较完善,且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都有上佳表现,使“指画”在艺术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最后,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表现能力。高其佩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士大夫阶层的一员,能诗能文能画,这些修为给他开创新路提供了必要条件。
现今一些艺术工作者往往喜欢“创新”,但他们往往传统根基不深、痴迷艺术不够、综合修养欠缺,因而所谓的创新之举,常常沦为了艺坛笑柄。
对照高其佩之经历,能得一些有益借鉴否?
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