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文

宋词中的元宵情怀

从宋至今,已是千年。去年,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千年宋韵文化是浙江极具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当传统佳节遇上宋韵文化,将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

据记载,西汉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朝之后,元宵节有了“元夕”“元夜”的说法;唐代又有“上元”之称,唐末偶称元宵。除了称谓的更迭外,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其中,以逛灯市、观灯会为主的活动备受推崇,从隋朝的九层灯轮,到唐朝的灯楼,再到元代的花灯树、明代的动物花灯和鳌山灯,这些“元宵风景”充分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良辰美景,文人墨客岂可辜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欧阳修是位写情爱的高手,其词有一种绮丽之感。比如,他在《生查子·元夕》中,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宵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透过上半篇,我们仿佛看到这样的一幕:去年元宵佳节,一位美丽的女子和情郎按照约定,在月儿升上柳梢头的黄昏后相见。美好如约而至,有情人漫步在灯火通明的花市,买花、观灯,说着甜言蜜语。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后半篇笔锋一转,到了“今年元宵节”,这位女子再一次来到花市,月色依旧美好,灯火依然璀璨,身边却已不见情郎踪影,不断涌出的眼泪瞬间湿了衣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很多人看来,如果说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吟唱中秋的诗词代表,那么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是元宵诗词的代表,开篇和结尾都是名句,称得上是千古绝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用现在的白话文来说,其大意为:东风吹过,树上的花灯晃动,就像千树繁花一样。装饰豪华的马车来往穿梭,散发出来的香味在整条街弥漫。凤箫奏出的优美旋律四处回荡,明月当空发出皎洁的荧光。在这个热闹的夜晚,各色形状的彩灯在夜里飞舞。穿戴华丽的美人面带微笑,从人群中穿过留下淡淡的香气。我在人群中千百次的寻觅,都没有找到她。谁知不经意间的一个回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022-02-15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03048.html 1 3 宋词中的元宵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