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经你我他

节后第一周喜迎“开门红”

一文回顾市场重磅事件

市场整体回顾

虎年第一周,A股表现有所分化,沪指上涨3.02%,创业板下跌5.59%。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当周日均成交额为9135.06亿元,较前一周小幅放量。

北向资金当周1个交易日净流出,4个交易日净流入,全周合计净流入107.44亿元。

南向资金当周2个交易日净流出,3个交易日净流入,全周合计净流入41.65亿元。

截至2月10日,两融余额为17213.52亿,较上周略有上涨,占A股流通市值2.43%。两融交易额为2484.57亿,较上周小幅下降,占A股成交额6.96%。

当周,前期的热门赛道股再度回调,周期股走强。2022年以来,A股前期的热门赛道股持续回调,投资者情绪较弱,叠加春节因素,新基金的发行遇冷,本周新成立基金的数量及规模大幅下降,新成立基金的平均规模不到5亿。本周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07%、-1.04%。

01

1月社融数据迎“开门红”

2月10日晚,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社融6.17万亿元,同比多增9842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2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806亿元。1月新增信贷3.98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94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8430亿元,企业单位贷款增加3.36万亿元。(来源:财联社)

资讯快评

1月新增社融明显高于预期,主要受信贷扩张以及政府债净发行的推动。信贷总量明显改善,主要是因为企业短贷、票据融资同比明显多增。企业中长贷同比转正,反映企业长期融资需求回暖。而居民需求相对偏弱,与当前消费疲弱的大环境相互印证。1月的金融数据,可以看作稳增长的“第一份成绩单”,总体偏强,表明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

02

美国CPI创近40年新高

2月10日,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7.5%,核心CPI同比上涨6%,涨幅均创40年来新高。1月CPI环比增速为0.6%,核心CPI环比0.6%。无论是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均超市场预期。爆表的通胀数据推高市场的加息预期。(来源:券商中国)

资讯快评

因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加之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上涨,消费品价格不断飙升,使得美国CPI数据再度升高,通胀压力继续升温。在美国加息预期加剧的背景下,美元流动性对估值层面的冲击或未结束,还将阶段性对全球市场尤其是成长板块产生冲击。

03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炉

2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来源:券商中国)

资讯快评

依照惯例,《报告》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对下阶段货币政策安排作出部署。一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另一方面,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04

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新规”发布

2月8日,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通知》有助于支持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来源:中国基金报)

资讯快评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是近年来中央和监管部门明确提出的政策导向。新规的出台,表明“房住不炒”的主基调未变,但在销售和拿地偏弱的情况下,融资监管政策边际有所放松,一定程度上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打开了融资空间,有望加大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信贷投放,有利于更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05

证监会优化境内外资本市场

互联互通机制

2月11日,证监会发布了《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拓展了参与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境内外证券交易所的范围,重点围绕拓展适用范围、增加CDR融资安排、优化持续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将瑞士、德国等欧洲主要市场纳入适用范围,允许境外发行人境内融资。(来源:券商中国)

资讯快评

此次监管规定的进一步完善,对于便利跨境投融资、促进要素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具有积极意义。优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务实举措,有利于拓宽双向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依法依规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资发展,提高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品种。

06

三部委发文促进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2月7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按照“创新发展、总量控制、绿色低碳、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提出包括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等12项主要任务。《意见》明确,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高质量的发展格局,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来源:券商中国)

资讯快评

公布的《意见》正式稿对钢铁行业碳达峰要求有所放松,比征求意见稿延迟5年。《意见》引导钢铁行业降碳减排的方向不变,碳达峰节奏的调整,将更有利于钢铁行业科学有序地实现降碳目标。在“双碳”目标框架下,钢铁行业有望迎来变革。差异化调控政策有利于实力雄厚的龙头钢企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导致行业盈利进一步分化,行业兼并整合有望加速。

07

铁矿石监管升级!多部门密集发声

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拟于近日派出联合调研组,赴部分商品交易所、重点港口开展铁矿石市场监管调研。此次调研组将重点了解近期铁矿石库存变化及有关企业参与铁矿石期现货交易情况,听取有关方面对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恶意炒作的意见建议。(来源:券商中国)

资讯快评

连日来,国内多部门密集针对铁矿石市场发声,强化市场监管。对于新一轮的监管调研,铁矿石贸易企业是否依法合规经营,是否杜绝恶意炒作和囤积居奇等行为,将成为一个重要监管方向。伴随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增强,将有助于建设平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产业链各方的长期利益,促进产业链均衡发展和铁矿石市场平稳运行。相关产业定价也将回归到以供需平衡为原则,做好采购节奏把控。

08

欧盟超级法案出炉

拟投入3100亿支持芯片生产

当地时间2月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备受外界关注的《芯片法案》,计划大幅提升欧盟在全球的芯片生产份额。到2030年,欧盟计划将在全球芯片生产的份额从目前的10%增加到20%。根据该法案,欧盟将投入超过4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27亿元)公共和私有资金,用于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来源:券商中国)

资讯快评

《芯片法案》的出台,或将改变欧盟在芯片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在短期内,它将使欧盟能够预测并避免供应链中断,从而提高对未来危机的抵御能力;从中期看,它将有助于帮助欧盟成为芯片战略市场的领军者。目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仍然脆弱,芯片供应短缺状况仍将持续,一些特定制程的半导体产品的晶圆生产能力是限制供给的主要瓶颈。国内晶圆厂资本开支、产能增加将带动国产设备、材料需求持续增加,以及国产替代趋势不变的模拟芯片设计龙头的成长。

09

多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万亿环保产业迎利好

2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来源:数据宝)

资讯快评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污水排放量有所增加,同时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升,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的91.9%提升到了97.53%,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污水资源化利用、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农村用水等领域需求正快速增长,带动行业整体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指导意见》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相关产业或迎来增长空间。

10

基金发行遇冷

有产品获批170天才发

受前期新基金密集申报、产品同质化、渠道档期竞争和开年新基金发行遇冷影响,新基金发行开年面临“去库存”压力。数据显示,2022年开年以来,已有48只基金在获批长达170天以上才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当前市场也出现单家公募9只新基金同时在售的局面,在历史上都较为罕见。(来源:中国基金报)

资讯快评

2021年基金市场火热,新发数量和规模持续“双高”,基金公司产品布局速度加快,而2022年开局不利,发行市场骤然降温,进而导致近期新基金发行“去库存”的现象。长期来看,新基金有助于完善基金公司的产品线,满足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从而更有效发挥基金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关注供给过剩可能带来的行业成本,以及投资者流动性风险和产品选择难度。

2022-02-14 一文回顾市场重磅事件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02610.html 1 3 节后第一周喜迎“开门红” /enpproperty-->